李安說笑著就聽到遠處有一支人馬正在奔來,從馬蹄聲可以看出,這夥人不少,有十幾人,而且,騎馬的速度很快,是衝鋒的速度。
“怎麼,還有人要來。”
李安詫異的看向一名工部官員。
“侍郎,下官也不太清楚。”
工部官員一臉的疑惑,他們來的時候,就看到李俅一個人牽馬站在重玄門外,問候了幾句,才知道是奉李隆基的命令,過來跟李安長見識的,但他們卻不知道李隆基是否還派了其他的皇孫過來長見識。
十幾匹戰馬賓士的速度非常驚人,眨眼間就到了眼前,並迅速勒馬停了下來,馬背上的人也全部跳下馬來。
“李侍郎,這是嫡長孫廣平王。”
“哦,是廣平王李豫。”
李安當然知道廣平王是誰了,大名鼎鼎的唐代宗李豫,在後世歷史上,還是有些名氣的,在大唐歷史上,他帶領群臣平定了安史之亂,讓大唐的國祚得以繼續延續百餘年,但他有些生不逢時,繼位的時候,大唐已經風雨飄搖,甚至,他屁股還沒坐熱,都城長安就被吐蕃給攻佔了,後來,好不容易才收回來。
此後,他為了維持政局的穩定,大肆冊封節度使,進一步加劇了唐朝的藩鎮割據局面,最終埋葬了整個大唐王朝,也埋葬了整個華夏文明最輝煌的時代。
“李侍郎,非常抱歉,小王來晚了。”
李豫氣勢十足,充滿自信,大踏步的走了過來,與拘謹的李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見李俅也在,微微一笑,招呼道:“哦,四郎也在啊!”
“四郎見過廣平王。”
李俅不敢僭越,連忙行禮,顯得小心翼翼。
他們二人,一個是現太子的兒子,一個是廢太子的兒子,雖然都曾是太子的兒子,但如今的地位卻大為不同,作為嫡長孫,李豫出行,必須有大量的將士保護,就像李安一樣,而李俅出行則沒有硬性的要求,即便是一個人獨自出門,也不會有問題。
“廣平王也是奉了陛下的聖旨,過來長見識的?”
李安輕鬆的問道,雖然廣平王就是日後的唐代宗,但時間還早呢?此刻,李安完全沒有必要在李豫面前表現的太拘謹,當然,這也不是李安的性格。
“是的,昨晚陛下派人傳旨,讓我今日一早到重玄門外,跟李侍郎一起視察道路,增長見識,不過,我一時大意睡過頭了,耽誤李侍郎了。”
李豫很自信,但並不驕狂,待人態度彬彬有禮,讓李安看了很舒心。
李隆基送過來的兩個皇孫真的都不錯,都很年輕,而且懂得禮貌,會尊重人,可見平時教育的還是很好的,這也足以體現大唐皇家教育的認真負責。
“廣平王多慮了,我剛到不久,只比廣平王提前一小會兒,並沒有耽誤任何的事情?”
李安解釋了一句,隨即問道:“對了,除了你們二人之外,陛下還派了何人過來?”
李俅看了李安一眼,表示自己並不清楚,李豫也搖頭,表示自己什麼都不知道。
李安見狀,頓時犯難了,李隆基讓兩個皇孫過來跟自己長見識,但卻沒有事先通知自己,也沒有告訴這兩個皇孫,天知道是不是還派了別人。
“李侍郎,宮門開啟了,有人正策馬奔來。”
段秀實第一時間發現了開啟的重玄門,並看到有人正策馬趕來。
‘大明宮的重玄門居然開啟了,難道還會有更重量級的人物要來。’
李安心裡疑惑不已,嫡長孫李豫和李俅都是從通化門出城的,而這一夥人,居然從宮門直接奔出,自然有些不正常,不過,比嫡長孫還重要的人物,也就只有太子和幾位皇子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李侍郎,是宮裡的宦官。”
段秀實看向策馬奔來的太監,提醒道。
見正在奔來的是太監,李安頓時明白,是皇帝派人來通知自己,讓自己照顧他的兩個孫兒的。
“李侍郎,陛下口諭,讓兩位皇孫跟隨李侍郎學習,特讓奴婢婢過來說一聲。”
小太監並沒有太多廢話,見兩位皇孫都在場,直接言簡意賅的將事情說了一遍。
只有兩個皇孫,那就是說,不會再有人過來了,李安略微準備了一下,帶領隊伍沿著官道,向溫泉宮方向緩緩行進。
這支隊伍,算上護衛和僕從,共計有八十多人,規模算的上非常龐大了,不過,李安覺得太擁擠,於是,讓兩支護衛人馬,一前一後,與主體人員保持一百步的距離,僕從人馬更是要靠後,以免干擾他們探查道路。
除去李安和李豫的護衛人馬,隊伍只剩下不足二十人,規模小了,更方便李安與眾人商量鐵軌的走向。
鐵軌對道路的要求,肯定要比普通的道路要高許多,比如,普通的道路可以為了方便,鋪設成彎曲的形狀,但鐵軌必須是直線,就算彎曲也不能彎曲的太厲害,稍微彎一點倒是可以理解,彎太多,則就會導致鐵軌無法鋪設,所以鐵軌道路並不能完全沿著官道鋪設,要根據鐵軌的特點,重新設計一條道路,而這需要事先進行全面的考察,任何考察的疏忽,都會導致錯過最佳的施工路線,從而增加施工的難度和成本。(未完待續。)
喜歡盛唐不遺憾請大家收藏:()盛唐不遺憾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