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指揮幾名男僕,將鐵輪馬車推向不遠處的加工廠,並讓加工廠的工匠,將鐵輪車頭和鐵輪車廂拉出來,準備在鐵軌上進行試驗。
雖然,車頭和車廂都比較大,也比較笨重,但好在距離很近,人手也足夠,為此,在很短的時間內,鐵輪車頭和鐵輪車廂就被推上鐵軌了。
先上鐵軌的是車頭,車廂晚一步上軌,然後,在李安的指揮下,車頭與車廂被連線在一起,而且,是用鐵質材料連線的,非常的結實。
車頭是三組驅動輪結構,彼此是分開的,最多可以讓十八人共同操控,不過,李安覺得完全沒有必要,於是就找了十二名男僕,四人負責一組驅動輪,從而驅動鐵輪車頭向前執行,並帶動後面的大車廂。
鐵輪車廂的模樣,是仿照後世火車車廂的模樣建造的,裡面還安排了座椅,一共十二排,每排四個座位,兩兩相連,中間是一個空位的走道。
由於這個時代大唐還沒有製造玻璃的能力,所以,車窗的位置懸掛了透明度較高的絲綢窗簾,在絲綢的最底部懸掛重物,以避免絲綢被大風吹的亂飄,從而失去窗戶應有的擋風作用。
總之,李安認為自己所設計的車廂是非常好的,與後世的車廂區別已經不大了,只要車頭能成功,作為客運列車是綽綽有餘了。
由於是第一次進行實驗,李安並沒有讓車廂載客,他站在車廂與車頭的結合處,指揮車頭的十二名男僕腳蹬踏板,驅動車頭前進。
“動了,動了,太好了,繼續加油!”
見車頭緩緩向前行進,李安的精神大為振奮,並鼓勵十二名男僕繼續向前驅動。
車輛的速度越來越快,很快就與馬車的速度持平,而且,非常的平穩,比馬拉鐵輪車平穩不少。
這是因為作為驅動的人,是坐在車頭座椅上的,而馬匹在鐵軌之間奔跑,身體會產生振動,並傳到到鐵輪馬車上,也就是說,用人力驅動車頭,帶動後面的車廂,比馬匹拉車還要平穩很多,在速度不是很高的時候,是絲毫感覺不到振動的。
試驗獲得了成功,李安的心情大為高興,沒有什麼比獲得成功,更能讓人感到興奮了,在快到鐵軌邊緣的時候,李安下令剎車,車頭緩緩停下,車廂也跟著停下。
“調轉方向,退回去。”
李安所設計的人力驅動系統,是可以調轉方向的,只要撥動一個機構,踏板就只能往後蹬,從而讓車頭可以向後方行駛。
當然,人也可以倒過來坐,從而更方便使用腿部的力量,以更大的力量驅動車頭,將車廂推回出發的位置。
當李安乘坐車廂返回出發之地的時候,李隆基與麾下的幾十名重臣,已經離開了蔬菜大棚,並圍在水車附近洗黃瓜,準備親自嚐嚐這些新鮮瓜果。
不過,讓李安沒想到的是,這些大臣不但手裡拿著,懷裡抱著,還讓王八和眾僕人幫他們打包了不少。
看著這些大包小包的蔬菜,李安都懷疑這些朝廷官員,到底是不是冒牌的,居然如此過分的打包蔬菜,而且,還讓他的僕人幫忙打包。
“李侍郎回來了,多謝李侍郎了,哈哈!”
“多謝李侍郎的蔬菜,本官這幾日不用天天吃蘿蔔了。”
“多謝,多謝。”
這些平時一本正經的朝廷大員,此刻,一邊嚼著清脆的黃瓜,一邊幸災樂禍的向李安道謝。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看著他們那一張張幸福的笑臉,李安的心在流淚,這些蔬菜可都是自己的心血,讓他們採摘已經是忍痛了,卻沒想到,他們居然要打包帶走。
當然,李安的心痛只是一瞬間的事情,傷痕很快就撫平了,而此時,正在嚼著黃瓜的李隆基和眾大臣,發現了李安乘坐的車廂,還有那前面做了十幾人的車頭。
“李少郎,這又是什麼東西,比剛才的鐵輪馬車可大了不少哇!”
“哎呦,這是什麼東西啊!”
眾大臣全都看向李安新研製出來的新傢伙,一雙雙好奇的眼睛,與他們的年齡完全不符。
“李侍郎,這是什麼?”
李隆基已經吃完一條鮮嫩的黃瓜了,並大步走了過來。
“回陛下,這是微臣新研製的鐵輪車頭和鐵輪車廂,而且,已經試驗了一下,效果比剛才的鐵輪馬車好很多,更加的平穩和可靠,而且,由於是人力驅動,不用擔心馬匹受驚所帶來的困擾。”
李安認真的介紹道。
李隆基頓時來了興趣,繞著車廂和車頭看了半天,興奮道:“朕原本打算立刻回宮的,不過,既然李侍郎說這個比剛才的馬車還要平穩,朕當然要試一試才行。”
“陛下,這個車廂頗大,裡面有四十八個座位,可同時滿足四十八人同時乘坐,就算各位大臣全部上車,也足以行駛自如。”
李安拍著胸脯保證道。
李隆基笑了笑,大聲道:“既然如此,諸位愛卿就與朕一同乘車,看看李侍郎研製的新傢伙,到底能不能拉得動。”(未完待續。)
喜歡盛唐不遺憾請大家收藏:()盛唐不遺憾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