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募兵,他早就在李隆基面前誇下海口,只要放手讓他去做,他就一定可以迅速募集三千精銳,為大唐帝國平定爨地叛亂,而如今,募兵才剛剛開始就遭遇瞭如此的困境,這自然讓他感到心理堵得慌。
“大兄,老百姓不願意加入平南軍,是對我們不信任,只要我們耐心解釋,他們應該會回心轉意的。”
“大兄,這些百姓是被土匪給嚇怕了,我們何不先去剿匪,殺幾百匪徒,拿著這些土匪的人頭前去募兵,看這些小老百姓還敢藐視我們。”
李安無奈的搖了搖頭:“我們現在僅有六百龍武軍,兵力倒是不算少,但龍武軍的戰力你們是清楚的,遠不如邊軍能打仗,而且,他們都是北方人,對瀘州的氣候很不適應,帶著他們去山裡剿匪,與送死沒有什麼區別,若要剿滅土匪,必須要依仗即將募集的平南軍。”
“大兄,老百姓不願意加入平南軍,我們能有什麼好辦法,總不能用繩索將他們綁來軍營吧!實在不行就只能讓瀘州刺史幫忙,按照村落的人數逼迫百姓加入軍隊了。”
“大兄,讓老百姓主動加入軍隊,這辦法本來就不太靠譜,畢竟,打仗是要死人的,沒有足夠的利益,誰願意送死呢?”
李安連連搖頭:“採用強迫的辦法,募集到的兵馬,能是我們想要的精銳嗎?若要募集我們想要的精銳之師,必須讓老百姓主動加入軍隊,要讓他們心甘情願才行,這才是我們眼下迫切要做的事情。”
“大兄說的是,可我們開出的軍餉已經足夠優厚了,難道還要繼續增加軍餉嗎?朝廷給我們的錢就這麼多,難不成,大兄要上奏陛下,索要更多的錢財。”
李安輕輕搖頭:“軍餉越多,越能吸引百姓加入軍隊,但眼下百姓們最擔憂的是枉死,若不能讓百姓解除這一憂慮,就算給再多的軍餉也是無用。”
“若要解除百姓的憂慮,還不是要先剿滅土匪,可龍武軍又不堪大任,這可如何是好。”
李安在山谷之中來回的踱著步子,沉思良久:“看來只有先給其利、安其心了。”
“大兄已經想好辦法了?”
李安點頭道:“最好的辦法就是先給百姓利益,並做好宣傳工作,還要適當恐嚇他們,讓他們感到緊張。”
“到底是什麼辦法?”
李昆雄和李飛羽皆是一頭霧水。
李安輕輕一笑,將自己想出的辦法,一五一十的告訴二人。
原來,李安為了讓老百姓自願加入軍隊,採取了三項具體措施。
第一,先發軍餉,在報名參軍的同時,就可以領第一個月的軍餉,從而以利益增加老百姓的參軍積極性。
第二,展開大規模的宣傳攻勢,將李安以前在蔚州和東女國作戰,所取得的輝煌戰果,以及得到的賞賜告訴所有百姓,讓百姓瞭解李安這個人的能力,同時對自己的未來充滿希望,從而放心的加入李安的軍隊,同時,明確表態三個月之內不會打仗,士兵產生足夠的戰鬥力之前不會打仗。
第三,誇大南方蠻族對瀘州的威脅,告訴所有百姓,葫蘆谷附近的山匪大部分都是南方的蠻族,而爨地已經發生叛亂,還會有更多的蠻族會侵入瀘州,到時候,瀘州所有的土地都會被蠻族侵吞,若要避免這一情況,必須立即加入軍隊,嚴加訓練,以保衛我們的家園。
在聽了李安的計謀後,李昆雄、李飛羽全都贊成,荔非守瑜派來計程車兵也大感興奮,並立即返回,準備向荔非守瑜彙報。
“大兄,這三相措施一出,瀘州的老百姓一定會踴躍參軍的。”
“是啊!大兄總是比我們幾個聰明,聽大兄的總不會有錯。”
二人皆被李安想出的辦法給折服了,這種小伎倆對於李安來說,真的不算什麼,可昆雄、飛羽打死都不會想到,這就是能力的差距,李安的能力就是比他們強。
不出李安所料,在亮出三大措施之後,荔非守瑜所在的隊伍,很快就募集到二十名合格的新兵,而報名要求參加軍隊的人數,更是高達一百多,這讓荔非守瑜大為吃驚,並立即將這一訊息告訴其它各組人馬,讓他們照做。
五百龍武軍將士,全都經歷過子母道一戰,講起子母道戰鬥的情況,絕對非常的逼真,而這其中的一些人來自橫野軍和白狼山,對蔚州發生的事情比較清楚,如此,在講解李安的輝煌歷史方面,非常的在行。
各支募兵人馬原本遭遇了瀘州老百姓的牴觸,但在執行了李安的三大措施後,情況立馬就逆轉了,募集到的合格新兵越來越多,全都完成或者超額完成任務,並帶著募集到的新兵,相繼返回瀘州城。(未完待續。)
喜歡盛唐不遺憾請大家收藏:()盛唐不遺憾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