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其中大概一半多都是老弱婦孺之輩,為數不多的青壯年都被抽調出來參與前方的軍需輸送和人力勞役;但不管怎麼說,籌備已久的春耕生產已經隨著住不到為的牛畜、種子和農具,在後方大片地區緊鑼密鼓的開展起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當然了,
打下了鶴野城和巖淵城這幾個要點之後,繼續在遼南地區推進的戰鬥也並沒有徹底結束,多多少少仍有一些因為不得饒恕的通令,而在繼續負隅頑抗到底的地方存在。
接下來的戰鬥頻率和次數,就開始變得激烈起來。但並沒有什麼卵用,更像是某種意義上的垂死掙扎而已,因為根據俘獲所供,當地有組織和成建制的力量,大都退往了遼城郡方面了。
留下來的都是一些難捨地盤和人口的,或是心存僥倖認為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得以苟全,或是以為可以憑藉實力,從淮軍這裡獲得妥協和優待條件的各種人士,不過顯然他們都要大失所望了。
。。。。。。。
當南邊的訊息傳回來之後,遼地其他地方那些坐觀其變的大小勢力,也終於勃然變色而再也不淡定了。
“真是豈有此理。。”
“此輩真乃狼子野心。。”
“這是斷我們的根絕我們的路啊。。”
“這是要將我等趕盡殺絕了麼。。”
諸如此類的哀嘆和敗犬式的哀嚎,隨著飛奔往來的信使而此起彼伏的盪漾和迴響在,形形色色的地方勢力當中。
因為根據沒命逃回來的倖存者供述,淮軍擊潰了地方的抵抗力量之後,就是那些打出安東守捉軍旗號的羅氏舊部,開始成群結隊的出現在地方上,各種瘋狂報復和秋後算賬的專屬時間了,這也不由他們不得人人自危起來。
畢竟,在羅藩衰微和滅亡的過程當中,委實催生和湧現了一大批野心家和悖逆分子,而現今剩下來的大多數人,也扮演了某種直接或事間接,推波助瀾的角色和立場。
“快,來人去交涉。。”
“地盤和人馬我都不要了。。”
“只求能夠帶著家人苟全得活,就此遠走出奔海外。。”
這是一些勢單力孤,自覺悲觀失望的中小勢力的選擇。
“我們去遼東城,”
而在這股潮流之下,更多人則是做出了這樣的選擇。
“就不信我們這多麼多人合力做一處,對那些外來的淮軍就毫無辦法了。。”
喜歡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內請大家收藏:()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