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說,當初還是御用商人團體為表面身份的博羅會,也是在他們的推動和扶植下,
成為了這才萌生對對於安東之地和新羅方面的慾念和野心。
只是,他們礙於南朝在海上的權威和實力,始終不敢從幕後站到檯面上來而已。
而這個在新羅藩之地興起弓氏後人的後百濟復國運動,以及新羅本地分藩諸侯們的拙
劣表現和反應;無疑給了這些扶桑藩家名主們一個大好的契機和突破口,因此在關係
密切的組織——羅會的牽線搭橋之下幾乎是一拍即合。
只是未想到正因為“成也博羅會,敗也博羅會”的緣故,再次遭到來自淮鎮的強力打
擊而損兵折將,噩耗頻傳。
而要知道這些年下來,光是一個淮鎮的存在,就足以讓他們長期對外經營和拓展的勢
力,處處受制而各種倍感頭痛了。
搶在大量轉過頭來問罪和興師之前,與南朝議和與妥協的聲音,已經開始出現在了平
城京中;甚至有傳聞有人向退位的光嚴法王建言,效法當初唐室東傳的故事,而透過
女性親王的婚姻,讓南北兩家血脈重新合流一系。
但是無論如何,朝廷一旦風向有變的話,當其衝的就是作為總召集人的三河吉良家
,而覆巢之下,他這個掌握實權的家宰,又豈有完卵乎。
能夠交權自殺舉族流放,而苟且保全了一條性命,就是與他所能預期的最好體面結果
了。
要知道,光這個號稱“七海武”水軍海賊)大將裡面的好幾位,都是與朝廷公卿關
系密切的存在,或者就是乾脆就是殿上那位直接派出去代理人。
於是,他剩下的道路似乎就只有一條了;
除非投入全部力量孤注一擲,或許才有可能改變在新羅置地被動和捱打的局面,但是
為此值得麼。
然而這已經不是他一家一姓或是這個諸侯團體的事情了,其中的利益牽扯之廣,就連
吉良家這個名義上的總召集人,也未必能夠掌握全面的。
雖然有後百濟方面所許諾的,以清川江以東的東南部數道之地為酬謝,田土子女予取
予得,但是目前也已經是騎虎難下來了。
一旦這些各家差遣出來的精幹人馬和子弟族人,都被損失在了大6上,那也意味著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良氏為的東國第一大武家集團,就此全面轉入衰敗之勢;
而連帶的後果是,北面朝廷也很可能因此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再也無法動有力
的進攻,而只能處於被動和守勢的一連串影響和預期。
如果再加上大梁對南朝的聲援和來自淮鎮就近的實質援助,那將長期對立的南北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