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風呼嘯,潮漲潮落
轟隆隆的沉悶炮響聲,震盪在萊州三山島附近的海面上;隨著一條條微不可見的曲射彈道,那些被預設在沙灘和礁岩之間的靶標,在點點團團的沙土飛濺當中,被擊墜或是濺碎著炸裂開來。
“四分之一刻,才打出。。”
負責驗收的總材官孔吉吉,握著手中已經掉光的小沙漏,面無表情的指示道
“看起來,還有進一步提高的餘地。。”
“更加操作嫻熟之後,我希望能夠達到十二。。到十五才對”
“這豈不是轉銃的射了。。”
旁邊頓時有人叫苦起來
“我們這可是小炮,還是前裝的子藥,只怕有些勉強了。。”
“這本來就是短管的小炮了。。”
孔吉吉不以為意的道。
“不好奢求精準度的情形下,就只能全力追求抬高間射的頻次了。。”
“至於使用壽命和損耗,就更不用你們多餘的考慮。。”
”這是後方糧臺和材官應該考慮的問題。。“
“其中的取捨之道,難道還要我親自教你們麼。。”
“當然是用最短的時間最快的效率,讓他們練上手之後才能及時派上用場。。”
他們正在測試的是一批剛出廠的小型火炮。雖然北伐之戰暫告一個段落了,但是對於如今淮鎮而言,還有好些繼續用兵的地方,因此相應的火器和其他軍工配套生產,不但沒有減少,反而進一步擴大了。
只是,由於諸多外軍新入駐淮東之後,人多口雜無法保證訊息流通的情況下;一些比較敏感的重型、大型火器測試,也被自然而然的轉移到了淮東外海,更容易封鎖和隔絕窺探的島嶼上,進行後續的測試。
只是這次測試火炮樣式有些特殊,粗短的前裝炮身,被固定在了一個木製托盤上,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個斜放的小墩子。
當然了,因為較短的身管,哪怕是前裝也能夠保持足夠的射度和效率;而相對固定的底盤,則保證了射間的穩定性,幾乎不要重新調整和校正;只是在射程和初上,就不免相對同樣口徑的長管騎炮和野炮大大縮水了。
不過也相對省儉了用料和結構設計、零件數量和工藝,而令生產成本大為降低而有了規模上的優勢。
因此,這是一批專門為出陣新羅藩的遠征部隊,所特地應地制宜生產出來的專屬臼炮,以犧牲射程和保證基本威力為前提,只要求在最大號強弩的射程之外,形成仰上的火力壓制即可),實現了較小的體型和分量,以對應多是山巒起伏的新羅藩境內作戰時,常見的山地間攻守和通行能力的需要。
因此,連炮帶架只要兩到四名士兵或是民夫,就可以比較遊刃有餘的抬著在戰場中進行短程機動和大隊突擊跟進;或又是用馱馬和特製抬架,在相對崎嶇的山地裡伴隨行進和和就地展開。
雖然簡化了結構和零件,但是相應的和彈丸,卻是一點兒都沒有縮水,甚至還有所創新和改進;因為相對彎曲的彈道和低初,可以像是床弩石炮射的火油彈或是爆彈一般,射一些內建火藥或是燃燒物的薄殼球彈。
當然了,除了針對山地作戰部隊的配屬之外,在通用性上也由此有所拓展和預留;比如因為較小的後坐力和曲射彈道,可以比較容易的裝備到水營的戰艦或是近海緝私快船上,作為點面壓制的中短程火力補充。
或又是進一步改裝托架和固定物之後,裝到登6用的大舢板,或是內河行駛的車船上,與打散彈的碗口炮和斤重小炮一起,充當近程的火力支援。
乃至配到那些延邊的城壘和堡寨、屯圍裡去,作為一種便宜和簡便的防禦手段和火力補充。
只是相比這些年大多數時候總是呆在安全的後方,鼓搗這些軍工專案和科技展脈絡;他卻是有些越懷念起往日在戰場上,一邊調校武器一邊作戰殺敵的經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