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淮東一隅的些許地方私利,還是這國朝億兆子民的福祉成敗”
“其中孰重孰輕,想必軍候自有思緒了。。”
“6氏滿門世受皇恩,斷然不會坐視軍候,就此走上歧路的。。”
聽到這裡,辛稼軒突然就冷靜下來。
又想起了,回到嶺內之後的沿途所見種種慘狀,當權之人的驕奢不法與肆意無忌,以及淮東治下的蓬勃興旺的氣象。
卻是忍不住捏緊了手中的拳頭,重重的捶打在馬車的壁板上,震的一條細細的血線流淌下來。
。。。。。。。。
而在江寧,國朝的北伐大軍攻克洛都的訊息,也在餘波盪漾當中酵和醞釀著。
至少當晚的秦淮河和兩湖畫舫之上,各種買醉和宴請的局子,一下子變得應接不暇而火爆起來了。
似乎在一時之間人人都在討論這個話題,人人都想透過各種途徑,從中謀取自己的利益和好處。
特別是那些在淮東遙領的寄祿官,幾乎是一夜之間變得炙手可熱起來,而成為了各種宴請和會面場合中的焦點和風頭。
因為,只有點常識的人都會知道,隨著北國的轟然倒下,一下子空出來的那些國土和人口,以及由此產生的官缺和職位,這將是一場利益瓜分的狂歡大潮。
而這些遙領淮東的寄綠官,無疑是最近水樓臺先得月的一小批人了。因此,不免有人開始私下運作,用相對優厚的職位外加一大筆補償,來交換其中一州刺史或是退而求其次的司馬、別駕、長史的位置。
而在訊息最為靈通的蔡候別府之上,也是高朋滿座而宴樂聲聲。
而在露天的館園當中,圍繞著主人的核心小圈子裡,也在竊竊私語的相互交換和傳遞著最新的訊息,比如關於某個讓人羨慕妒忌到心情複雜的淮東統帥的訊息。
“合該他要封侯了吧,”
“為什麼不封。。”
“當初國朝有言在先,先破城者候。。”
“更何況這廝已經打到宮城裡去了。”
“若是不能有所表示的話,那還怎麼取信於軍民呢。”
“接下來只是看監國的心情,而定封邑的大小多寡了。。”
“畢竟,就算是一個小鄉邑也是可以作為這廝。。”
“夠了,不要再這廝這廝的了。。”
一直默不作聲的蔡候鄭養突然開口道
“立下這番功勞之後,他已有與我等同殿為臣的進階資格了。。”
“再怎麼看不慣,也不要自取其辱或是自貶身份。。”
“更何況,接下來”
蔡候意味深長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