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那些看起來相當光鮮甲具,我更在意的是這些能夠負載甲騎具裝,並且有過臨陣經驗的優質戰馬啊;其中大半養一養恢復了膘肥就能馬上派上用場;
而就算是那些受傷或是生病的戰馬,只要能夠照料回來弄回淮東去配種兩三代之後,就完全可以進一步提升淮軍騎兵的戰鬥力和活動範圍。
這也讓我再次確認了某種可能性,也許北朝中樞早已經棄城出逃了,所以就連作為精銳部隊和王牌的黑鱗騎,都把裝備和坐騎給丟得到處都是。
接下來,就是對含嘉倉城裡的倉儲窖存,進行清理和檢查的時間了。
作為都城乃至北朝的第一大倉儲地,這裡南北逾裡而東西數里可謂是佔地範圍頗廣;其中分為數十組大型建築群落,而共有圓形倉窖4oo餘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據說大窖可儲糧1萬石以上,小窖也可儲糧數千石。在泰興年間穀物極賤的最盛時,儲糧達到了六百多萬石,幾佔天下官倉貯存的三分之一。
其中絕大多數倉窖都是半埋式堆頂結構,在深坑式的窖壁挖好後用火烘乾,把草木灰順勢攤在窖底,上鋪木板,木板之上鋪席子,席上墊穀糠後再鋪席子;窖壁也用兩層席子夾一層糠,裡面裝糧食,離地面半米處同樣用“席子夾糠”法覆蓋,然後封土,才算完工。
然後封土上種小樹作為監測手段:如果糧食熱、芽,小樹就會因為根系受到影響而變得枯黃,而及時進行騰換或是清理。
並且在外部的覆頂和出入口,都經過了磚砌夾牆而塗灰漿密封的防火防潮處理,因而除了略微地陷的西北角外,基本沒有怎麼收到城外黃河大水的影響。
因此,最先被清理出來的是,就是南側那些剛剛過火又被撲滅的少數倉窖。
其中著火最嚴重的十幾個倉窖都已經出現不同程度的倒塌和陷沒,其中只能翻出一些燒焦布頭麻袋什麼的殘餘物件。
緊接著被清理出來的,則是一些車馬構件和相應的木料、工具等物,雖然被大火給燻黑了不少,雖然看起來價值不高,但還是多少可以派上一些用場的。
然後受到影響最小的倉儲部分,則是一些儲存比較完好的索具,輪轂,還有鐵、鉛、銅、錫之類的金屬錠子和粗坯料。
接下來開倉的運氣就不怎好了,除了偶然現幾個倉房部分破碎滲漏的醬酒罈桶之外,一連開了十幾處的倉落,裡面不是空空如也的滿地落塵,就是已經黴爛朽蝕不堪的糧食和布帛,一拿起來就是沙沙往下掉灰渣。
再下來又現了好些庫存的武器甲械,只可惜樣式老舊且管理不善,連皮質的內襯和編帶,還有盛放的木架子都朽爛掉了,剩下散落鏽跡斑斑的金屬部分,只能拿去回爐的廢料之選。
直到第五批倉窖群中,才有所稍微令人振奮的現,幾個倉窖裡雖然不是滿的,但或多或少都貯存有成捆的棉花和成批的絹布,總計下來也有好幾萬件;
然後在最後一個倉房裡,居然還有已經制作好的夾袍和棉衣,以及數量更多經過縫製的靴鞋被面帳布等半成品,顯然是為了過冬所準備的防寒用品。
卻是始終沒有現,如同當初那一次金銀類貴重財貨和珍寶古玩之類的重大收穫了,也沒有多少可以現成利用起來的粟米豆麥。
這時候,滿是漂浮物的水面上,磕磕碰碰的划來了一艘船隻,還有他們帶來南面關於中路帥司的訊息,
喜歡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內請大家收藏:()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