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金堡重新被清理出來的出口前,用拆下來的門板和其他建築材料,很快就鋪出一條通往東面的道路來。
雖然水退了,但不意味著大軍就徹底恢復行動能力,畢竟又不是三國志之類的戰略遊戲,訓練度和組織度只要點點就能恢復過來;
因此,眼下第一件事還是派出偵查的人手,與我其他被分隔開來的部隊取得聯絡,掌握情況和具體的損失,才好做出下一步的決定。
最先聯絡上的是靠北風捲旗的前陣,也是距離最近的一部;他們就近分散在了覆城渠下游,以豐成戍為若干個相近的城壘群中。
因此,反饋過來的具體人員損失不過數十之數,主要是散佈在外來不及趕回來,而形同失蹤的遊哨和偵騎;還有就是若干來不及拆下幫運走的營帳等雜七雜八的事物。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然後取得聯絡,才是留守白馬寺劉延慶所部為主的後陣,因為白馬寺的天然地理位置就大半在較高的坡地又有附近寬闊的洛水分流走洪水;
因此,除了在附近作業的民夫受到驚嚇,而跑散了不少之外,其他方面受到的影響算是微乎其微。大部分輜重和傷員都是安然無恙的。
還有就是從汜水關通往汴州和鄭州的後方道路,也被給這場大水沖毀了不少,至今好些地段還浸泡在內澇積水當中;雖然不影響個別信使往來,但需要搶修和排幹之後,才能恢復來自後方的輸送。
但是,前往東南面聯絡的崔邦弼麾下右護軍為主的左陣,卻不在意料之中的方向上和位置上,仿若是就此不見了蹤影而失去了聯絡一般。
讓人不免在心中蒙上了一層陰靄,變得有些疑慮和揣測起來,;
儘管如此,留下白馬寺守營的一個主戰營,和三個防戍營和一干傷員病號,還有相應初步武裝起來的淮東民夫之後;我麾下還是恢復到了近三十個營頭,約兩萬八千多戰兵的規模;
而且火炮等重灌備還有騎兵建制都還算大致完好;從白馬寺的後方糧臺重新獲得補給之後,火藥鉛子彈丸備件什麼的,也可以堅持上相對較長的一段時間。
就是在車馬運力的配備上有所縮水,而只能集中起來重點使用,因為突如其來的大洪水對隨軍的牲畜,造成了普遍性的驚嚇和其他影響。
原本友軍陣營的位置上就有些慘不忍睹了,到處是淤積在厚厚泥漿裡的營帳,以及低窪地裡被泡得腫脹的浮屍;究竟他們是出了意外沒能接到我的通報,還是根本不相信這個情況,而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因此當我先頭部隊從行進過的地方回覆訊息稱,沒有見到任何一個活人或是倖存的建制;他們倒是在一些較高的地勢上,現了一些似乎因為會游泳,而得以倖存下來的大驢和牛。
而大水留下的滿地汙泥,同樣是不乏麻煩和危險的存在。因為這場大水也整個改變了河洛平原上的地貌,無論是田莊村邑,還是渡口橋津,或是河渠池泊,大都已經徹底變了模樣,而無法讓人給準確的辯認出來了。
就算是最老練的斥候,在洪水過後的地面上落腳下去也須得十分的小心謹慎;不然踩到淤泥裡堆埋著的屍體什麼的拌摔滑到了也罷;要是碰到被泥濘掩蓋下折斷的刀槍劍戟什麼的殘碎之物,那就不是一般的受傷和感染了。
然後才給後隊留下方便通行的標記和相應的注意事項,畫出可通行地面的標界;因此,作為先頭這一路過來委實很有些不好走。
故而,當我的本陣能夠在咫尺鏡裡重新看見,依舊浸泡在大片積水裡的洛都城牆的時候,已經在路上走了一整天的時間了。
喜歡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內請大家收藏:()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