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對我最直觀的影響就是,無疑是來自黑白老電影鐵道游擊隊裡的描述,那與煤礦相關而鐵路沿線,繁盛起來的大量產業叢集。
最起碼根據我的依稀記憶裡,山東半島好歹可是後世全國文明的煤產區之一。
而位於兗州煤田帶,在後世可是全國八大煤炭基地之一,而且煤質為低磷、低硫、低灰份、高熱值的優質氣煤和煉焦配煤,亦可作為鍋爐的動力煤。
因此,具體到當地石炭開採的淵源,甚至都可以上溯到戰國七雄時的齊國,就連鑄鐵業十分達的趙國邯鄲,亦是需要東這裡輸入的。
此外,在兗州西北部的任城,也就是後世濟寧市的附近,亦有一個特大的鐵礦群,雖然也不是什麼直接開採的露天礦,而是需要掘穴挖取的中淺層礦場。
好在這個時代,已經有比較原始的深隧開採和木架支撐技術,再加上相對低廉的人力勞役。
因此從唐武德年間開始,兗州境內就設有專門的鹽鐵官和錢監,以管理著鐵冶十三,有銅冶十八、銅坑四;以及銅礦伴生的錫提煉;因此,可以定期為朝廷提供足夠數量的銅錢鑄造。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如今雖然是亂世,但是作為本地藩鎮青徐鎮的一大重要收入來源,各種礦治的規模和產量,比起前朝來只能說是有增無減,只是因為這幾年的大災和大饑荒,外加戰火綿連的緣故,絕大多數都被荒廢了。
如今這隻北地人為主要成分的特遣戰團前來,就是為了控制和掌握,位於微山湖東岸的承縣和藤縣一帶的幾個中小礦山。
相比於那些被胡馬子荼毒燒掠成,一片白地或是瓦礫的村鎮城邑,位於沂州交界的這幾處比較偏僻的採煤礦場,卻是保持的相對完好,只有有些日久失修的老化情景。
顯然他們對於這些不能吃又不值錢的礦山礦石,基本毫無興趣,因此,
待到他們這些前哨營地建立起來,併成功在胡馬兒的襲擾中站穩腳跟後,大隊的俘虜和民夫組成的挖掘隊,就會馬上跟進抵達這裡,以便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基本生產和輸送資源。
...
而在河南之地,楊可世仍舊在收復失地,一個接一個人的將那些城邑,重新佔領下來。
他們一路穿過許州、汝州、豫州,幾入無人之境,事實上這隻軍馬就是在無人之境中孤獨的穿行著。
因此他們的佔領,就只是在空蕩蕩的城池和關塞上,重新插上北朝的旗幟,然後在被躲藏的殘餘民眾給收羅出來,給武器權做日常的維持而已。
而在行路的野外,
只有零星遊蕩的胡馬兒,卻根本對他們造不成什麼威脅,往往見到如此大隊的人馬之後,就跑得遠遠不見了。
仍由他們充滿象徵性的,接管了一座又一座被肆虐過後,滿地殘敗的城邑。因為冬日的煎熬,大多數活躍的胡馬子,以及成建制的塞外諸侯軍隊,都自奔向了相對空虛,也更加溫暖富饒的淮河以南地區。
只可惜,剛剛收復的都亟道四塞關要的洛都朝堂,也無心顧及其他了。
因此楊可世一路南下,一直走到了淮水之畔,才在那些盤踞橋頭的不明武裝,探頭探腦的窺視下,大隊折轉向西。
當這些盤踞橋頭的敵人,總算是鬆了一口氣,卻未想當夜就驟生驚變,這些北軍在夜幕的掩映下突然去而復還,一鼓作氣強襲攻破了駐留橋頭的營寨,到處放火和砍殺起來
頓時將那些紛亂炸營的敵軍,給慌不擇路的驅趕到淮水脆弱的冰面上,然後再此起彼伏破裂的脆響聲中,絕望的沉進冰冷的河水裡。
而照亮這些沉浮掙扎在破碎冰面和河水之中身影的,則是淮水浮橋被放火焚燒時的明亮火光,
對岸的後援,得到訊息火沿橋殺將過來,卻已經晚了一步,只見這些高舉火把匯聚成長龍的後援兵馬,在摧折的浮橋劇烈晃動之間,不得不爭相跳下了凍結的冰面。
然後隨著劇烈晃動的火把一起,驟然熄滅後沉入淮水的黑暗洶湧之中。
數日之間,從新息到下蔡,四座浮橋皆被這隻孤軍奪還,又當即毀壞掉。
喜歡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內請大家收藏:()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