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前節度牙城,
“從城中所獲已經足矣。。”
作為我私屬的幕僚長,兼臨時糧臺督導的第五平,正為我們們解說道
“所需車馬器具,業已齊備八成左右。。”
“將士們計程車氣與狀態,也得到相應恢復。。”
參事杜士儀
“下一步當何去何從。。”
“當然是離開徐州,這通達蘅衝的四戰之地。。”
第一營正將風捲旗頓時介面道。
“難不成是要南下渡淮.”
第四正將楊再興疑惑道
“也不妥,以淮河之險,已然擋不住這些胡馬了。。”
第二正將張立錚反對道
“以大隊行軍的歸程,必然是更加艱難。”
“據拷問的訊息稱,之前突圍的帥司人馬,就是被嘯聚而來的胡馬,半渡而擊河中浮橋”
負責外圍偵聞的標兵團都尉穆隆亦曰
“損失頗重,斷後的兵馬十不存一。。幾座浮橋也未能燒掉,而為敵所得”
“因此,為今之計就只能繼續東進。。”
我掃視了他們一輪後歸結道
“我打算引兵退往更利於守禦的青州、海州一代。
姚平仲為的虞侯,已經重新展開一張府庫裡找到的區域地圖,在幾個要點演示性的比劃起來。
“以便我軍獲得憑險之利。。”
“那裡尚有足夠的戶口和田土。。”
我頓了頓道
“以及沿海交通之便.凡是以利於本軍,安然度過這個冬日為先。。”
“如果可能的話,徐州本地的民戶,也儘量隨我們遷過去好了。。”
參議6務觀沉思之後,有些謹慎的對我補充建議道
“反正物資有餘的情形下,讓他們能搬多少,就搬走多少。。”
“可以列入考慮,但不得影響本軍進度為底線”
我點頭道
“城中的一切車馬和器具都要充分利用起來。。”
辛稼軒也建言道
“不過除了柴炭所需,城中的房屋建築就不要燒了,給人留個想念和日後歸還的機會.”
“好吧,”
“也善。。”
“即是如此。。”
“我等自然全力支援將主的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