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著不大的門匾“靈隱寺”,作為杭州最早的名剎,佔據了西子湖周邊,北高峰和飛來山之間,最好的風水寶地。所謂兩峰挾峙,林木聳秀,深山古寺,雲煙萬狀。
由於這個時空沒有了唐末“會昌法難”,被毀寺還俗拋荒,直到五代吳越王錢掓重建的過程,所以還是保持了相當東晉以來歷代增建,卻變化不大的古樸風格,
對於我這種被現代景區人流和噪音,無所不在的小販和門票消費陷阱,汙染毒害不淺的穿越者來說,還是頗為新奇不同的錯位體驗。
因為這裡看起來頗為閒庭清淡,山門前樹有一塊長碑,題刻著茶聖陸羽的《靈隱寺記》:
“晉宋已降,賢能迭居,碑殘簡文之辭,榜蠹稚川之字。榭亭巋然,袁松多壽,繡角畫拱,霞暈於九霄;藻井丹楹,華垂於四照。修廊重複,潛奔潛玉之泉;飛閣巖曉,下映垂珠之樹。風鐸觸鈞天之樂,花鬘搜陸海之珍。碧樹花枝,舂榮冬茂;翠嵐清籟,朝融夕凝。“
於後世變成南禪五山,歷代封賜增建的靈隱寺不同,這裡現在是西京八宗之一,華嚴宗高僧道峰一脈的道場,也是杭城當地佛門主流最常見的一支。
因此建築,也是典型的華嚴宗,按照中堂·金堂·講堂·左堂·右堂·後堂·五重塔,分佈的所謂“七堂伽藍”格局。
不過相比那些居於城坊、鬧市間的寺院,這個時空的靈隱寺的其實規模並不算大,在華嚴諸寺裡也不甚有名氣,雖然談不上“苔寮蘚壁“的破敗,卻也是僧不甚眾,遊客清淡,香火寂寥。我甚至還看到猴子在後堂屋簷和五重塔上攀爬戲耍的身影。
主要還是佔了當地最古老的小天竺山五寺,存今唯一一座寺院的緣故,在寺旁山腳的一線天前,形如花瓣五亭環抱的冷泉小泊,倒是有不少錢袋文人墨客名士大家留下的題記,包括司空曙的《靈隱寺》、白居易的《宿靈隱寺》、宋之問的《靈隱紀》什麼。
寺後還有一塊三生石,據說出自唐人袁郊《甘澤謠·圓觀》的故事:
唐士人李源與洛陽僧圓觀友善,同遊三峽,見婦人引汲,觀曰:“其中孕婦姓王者,是某託身之所。”更約十二年後中秋月夜,相會於杭州天竺寺外。是夕觀果歿,而孕婦產。
及期,源赴約,聞牧童歌《竹枝詞》:“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因知牧童即圓觀之後身。
這個故事也是最早的三生石牽繫的,歷代各種愛恨情仇悲歡離合典故的由來起源,而且還是後世腐女歪男們喜聞樂見的題材。不過現在也就是一塊埋沒在荒土蔓草中的奇石而已。
回頭的時候,在狹窄的寺後小徑中,我們與另一行人擦身而過,老幼皆有,看起來就是一群出來遊春的家人。
坐在後堂階下的几上,享受寺僧端上的苦茶。
“你許願了。。”
我輕輕捏了捏抱頭蹲的手心。
“嗯。。”
“能告訴我麼。。”
“只想生生世世都和阿夏在一起啊,”
她抬起眸子,認真的看著道
“那我教你唱首歌吧,”
我突然有一種衝動
“就叫《生生世世》。。”
“愛就愛就心甘情願總是難忘現在和以前”
我輕輕哼聲道,某種熟悉的東西似乎開始復甦,又慢慢的脹滿眼眶。
“誰是誰非都不要虧欠全心全意天天年年
愛就好像曇花兒一現稍縱就會消失不見
幸福在一線之間有苦澀才有甘甜。”
“你甘願就不能自顧尊嚴
委屈在所難免千萬不要躊躇不前。”
“想他想他就去吧
是緣沒有人可以改變
走吧跟他海角天涯
是緣就會完完全全生生世世永永遠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