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為泰興改新的軍制中,十七個甲等以上軍額所用的軍號,雖然他們用數字來編列,但是各自擁有朝廷專門賜給的軍號,以示獨一無二的尊崇與隆重。比如泰寧軍、永寧軍、永興軍,常寧軍。
在就是歷史上那些大名鼎鼎的邊鎮軍號,比如振武軍,比如豆盧軍,比如靜邊軍,一般只在特定的地區和大鎮名下存在,許多直接演變成諸藩重鎮的前身。
還有一些特殊部隊的歷史淵源,比如平海軍,比如付波軍,滔海軍,靜浪軍,屬於朝廷水師中的老牌淵源之一,又比如橫山軍,乃是青唐大都護湟源慕容氏下,西番健兒中的山地精銳,斷水軍則源自党項八部的藩騎勁旅,。
像名為江寧軍的鎮守勢力中,大小十幾股軍額,也就擁有天德和清江兩個專屬軍號,其中搏浪還是水營舟師為主輔以善戰輕卒的水上力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而天德軍,則直接來自史上赫赫有名的西軍序列中的勁旅,在“慶熙北伐”之後被稱為“西軍東進”的席捲之潮中,一一隅鎮戍之兵,得到了承光天子賜號和授予旗鼓的。
“如此境地,也不怕告訴你,此乃土客之爭。”
他繼續道,像是陷入某種過往的回憶。
所謂土客之爭的說法,始於東晉的衣冠南渡,但是他口中的土客之爭,年代則要近得多,可以上溯到西軍東進的年代,來自西北所謂“龍武故舊”圍住組成的聯軍,在保扶承光帝入主洛都之後,又繼續揮師南下,號稱數千裡大光復的追擊,最終在高郵大戰、幾個關鍵性戰役中,徹底擊垮了南朝在江南所盤踞和扶持的勢力,將他們驅逐到溼熱瘴苦的嶺南諸道去。
然後這些西軍,在承光帝的調停和分配下,也瓜分了江南到東川諸道,最富饒豐腴之地,作為休整就食之所,亦有以備眾多海藩為後盾的南朝反撲之意,
然後這麼一就食,就從此長期佔據下來,十幾萬西軍的絕大大多數人,都迷戀上江南煙雨的繁華富麗,不願意再回到苦寒的西北邊地去,於當地通婚生子繁衍生息至今,
其中一支也構成了江寧軍的源流,但是上百年的時光尚不足以彌合外來者與當地土戶的差異和間隙,對當地人來說這些西軍的後代,依舊屬於客軍客將,因為他們還堅守著某些於當地格格不入的舊俗和傳統,並且壟斷了某些權勢和利益的時候。
但是江寧軍治下畢竟還是本地人居多,隨著世代的發展,當地出身和背景的人士,還是逐漸不可避免的因為各種理由和機會,在江寧軍所屬的軍將和官府中,逐漸佔據了相當的比例。
但是掌握政權上層的,主要還是西軍後代,為了語話權的份額,矛盾也就開始出現。當代的經略使,算是前任的養子兼女婿,雖然不是上上之資,也算是個有所想法和建樹的人物,對內試圖招賢納士,引入新血來調劑內部,對外以攻戰頗有舊怨的宣州鎮來轉移矛盾。
結果一著不慎,就失勢身死,連同妻妾兒女親族門人清客僕役在內的七百多號人,都死無葬身之地。
“等等,你叫韓世宗?”
我突然回味過來
“正是,世宗乃我本名,某自幼曉事便長於軍中。。蒙明公給名世宗,取世為宗兆之義。。”
“至年長後又賜字良臣,遂不多用而少有人知爾。”
我差點錯過了什麼啊。
從小被在軍營裡養大,資歷豐富,卻失去多年存身的基礎和效忠的物件,這不就是戰略遊戲裡貼著在野武將的標籤,就等人來登用的意思麼。
“良臣,現下可有去處麼。。”
雖然知道希望可能不大,我還是忍不住開口問道。
“我還是看走了眼啊。。”
他看了一眼我苦笑道
“本想招攬你為本家府尊所用,未想反被你招攬了。。”
“不過有德這種眼界和才具,又怎麼能輕易居於人下呢。。”
他巧妙的恭維我的同時,也將話題輕描淡寫的轉移開來
“不過我還是想去城外碰碰運氣,”
“明公治下親厚多年,總有一些衷心部屬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