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過年比放假還要累,整天不是去探親就是到處吃吃喝喝。上班族還好點,基本初七就要開工,甚至過年都值班。
學生就沒那麼幸運了,蘇洛陽還好一點,一來年紀還小,二來還可以用備戰中考為藉口,整天呆在家裡學習不出去。
蘇燿陽就沒那麼幸運了,這些天,他整天在親戚家大魚大肉,都快要吐了。而且還因為沒有足夠的訓練,他懷疑自己起碼胖三斤以上了。
僅僅是過年就已經這樣了,如果說年例的話,他根本不敢想象。
還好學院正月十七就開學,可以避免很多飯局了。
正月十三和十四這兩天,蘇燿陽跟老媽一起忙著購買食材,準備正月十五年例這天宴請賓客。
年例,就是“溯古例今、年年有例”,是粵西人民過年的傳統賀歲方式,也是粵西地區最具代表性的一種嶺南文化。年例從農曆正月初二起至二月底,各村均有不同日期的年例日,年例日主要集中在新春期間。一般年例日期是一天,有的一至三天,許多地區的年例,如蘇燿陽的鄉下則是正月十五,傳統年例活動包括:起年例、正年例、年例尾。主旨是敬神、拜祖先、祭祀社稷,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年例最初是祭祀儀式,是擴大的元宵節、春節、廟會,包括祖先遷移落腳紀念日等在內的綜合節日。年例有一套完整的程式,重視祭祀儀式。部分保留明清時期祭社風俗,匯融中原元宵節的娛樂喜慶色彩。
在祭祀的神靈中,除冼夫人、潘茂名、雷祖等信仰以外,還有各路神仙的供奉,所謂俗神文化,包括佛教神、道教神、人神。
其中佛教神:菩薩、觀音娘娘、華光大帝等。
道教神:玉清大帝、文武帝、灶君、門神、財神、八仙、土地公等。
還有由祖宗先賢崇拜發展而來的人神:盤古、伏羲、孔子、馮公、媽祖、張融、華佗、關羽、包公、“波羅神”、韓文公等。
此外還有家族或者宗族的祖先祭拜。
傳統年例活動包括:敬神、擺宗、打醮、祭拜、掛花燈、遊神、放鞭炮等環節,大都以祭祀活動為主。還有舞獅、舞龍、舞春牛、飄色、八音、粵劇,木偶戲,歌舞、雜劇、宴席等活動,非常的熱鬧。
所以粵西地區的風俗都是注重年例而不是春節。
不過蘇燿陽的村子是搬遷出來跟別的村子合併,加上比較小,所以沒有其他村子的那種大型活動。
去年因為是大伯家年例頭,加上蘇燿陽要高考,所以家裡也不請客,只是簡單的殺雞拜神而已,今年輪到他家年例頭,所以這次也大宴賓客。
“豆子,你看下選單還要補充不?”老媽把選單遞給蘇燿陽,“如果沒有的話,就不用再買了。”
“別叫我豆子行不行,哎!”蘇燿陽無奈的接過選單,仔細看了一下,“白灼蝦,清蒸多寶魚……這個多寶魚換成桂花魚或者石斑吧,多寶魚實在沒多少肉。”
“可以!”
“白切雞,炒米粉,荷蘭豆炒魷魚,蒜蓉鮑魚,芋頭扣肉,炒海參,炸雞翅,甜酸排骨,雜果丁,胡椒豬肚湯……如果不做蝦粥,只做白粥的話,還有加個鹹菜,差不多就這樣吧。基本上往年都這樣。又不是大老闆,不需要那麼豪華奢侈的菜式,搞不了上百萬的排場。”
“行,你說行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