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千上萬的軍隊,開始向長安方向集結,兩河的青壯丁夫,也被動員起來,準備運轉糧草。
除了幾位智謀的謀士之外,大周國上下,皆以為他們的周王,將率領著他們不敗的大軍,三路進攻隋朝,覆滅曹操。
周國這麼大動作,很快便有細作,將情報送往了長安。
曹操方面立刻緊張起來,雖對張元的真正目標存有懷疑,卻也不敢輕視,急調重兵於武關、潼關和蒲坂津一線,擺出一副拒守之勢。
至於閩國韓遂方面,屯於襄陽的重兵,並沒有渡過漢水,進駐育陽新野一線,顯然韓遂君臣皆以為,張元是真的要伐趙滅李。
收到閩國方面細作的情報,張元笑了,他知道,李斯給他所獻的這道聲東擊西之策,起效果了。
時間一天天的過去,大周的軍隊集結已畢,仲夏之時,大周之王張元,親率五萬精銳的步騎大軍,挾著必勝的信心,浩浩蕩蕩由長安而下,進至長安一線,與祖狄會合。
為了保護變法順利推行,防範世族趁機作亂,除了鎮守四方邊境的軍隊之外,張元在國內還留守了近五萬的軍隊,以鎮守內部。
大軍由長安而,不日進駐長安,張元任命張須陀為先鋒,由長安北上,擺出向武關進軍之勢。
在此假象的掩護下,張元突然間亮出了猙獰的真面孔,大軍由長安北上之後,藉著夜色掩護,突然間改道南下,直奔閩國北部門戶育陽城而去。
育陽城。`
通往襄陽的道路上,韓遂修築了三道堅城,育陽,新野和樊城,這育陽城,便為通往襄陽的門戶。
此時此刻,整座育陽城,都籠罩在天崩地裂聲中。
天空中,石彈狂飛,亂箭如雨,無休無止的射向育陽城主城,城中的閩軍,只能戰戰兢兢的龜縮在女牆下,承受著這恐怖的進攻。
透過盾縫,文選望著城外茫茫無邊的周軍兵潮,文選這時才恍然驚悟,他和他的閩王韓遂,統統都判斷失誤。
周軍只是打著進攻隋朝的幌子,堂而皇之的向育陽城增兵,真正目的,卻是要進攻他們的閩國。
他們中了張元的聲東擊西之計!
派往襄陽的求救使者,此刻還在路上,文選估摸著,韓遂從得知急報,到集結兵馬,再渡過漢水,趕來育陽城支援,至少要八天助間。
這意味著,他必須要憑手中四千兵馬,頂住五萬周軍的猛攻,堅守育陽不失。
令文選頭疼的是,這育陽的加固工程,他才完成了一半,有近半邊的城牆,還沒有進行加固。
而在這個時候,張元突然率軍殺到,文選對自己能否堅守育陽十日,確實也沒有十足的把握。
儘管如此,文選依舊下令堅守城池,不張後退。
原因很簡單,育陽城乃涼州門戶,一旦此城失陷,張元大軍就可以長驅南下,搶在韓遂大軍來援之下,一口氣拿下新野,攻下樊城,飲馬漢水。
那個時候,襄陽危矣。
襄陽有危,閩國離滅亡,也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