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降過司馬懿和呂布,以及郭淮,劉備也算稍稍欣慰,當下自然也不敢再往馬邑,只得率大軍撤回熲城,加固城防,準備抵禦周軍大舉來攻。
兩天後,張元親率三萬前鋒軍,追至了熲城一線。
得知劉備已跟公孫度達到合解,率主力趕至後,張元便知道,他無法再破熲城,遂叫大軍安營紮寨,等待後續大軍趕至。
時年春,八萬周軍雲集於熲城之下,與三萬幽軍形成對峙之勢。
熲城乃袁尚的勢力範圍北部門戶,又是抵禦塞外胡侵入侵的邊塞重鎮,其城自然是修築的堅固無比,易守難攻。
且熲城四周多山,不利於大兵團展開,張元也無法分兵繞過熲城,攻取周圍城池,像圍越陽那樣,把熲城變成一座孤城。
考慮到種種地勢的限制,張元便也不急於攻打熲城,而是在李斯的建議下,分出部分兵馬,去攻取雲中、五原等越北諸郡,解除側後方的威脅。
同時,張元又連詔令往冀北,命冉閔率東路軍團,對和連關羽所守的易京防線,進行猛攻,以期尋求突破。
對峙一天天繼續,不知不覺,一月已過,周幽兩軍,於熲城一線,形成了僵持之勢。
……
漢中,陽熲關。
梁國的戰旗,已去去飄揚在這座益州第一雄關上空。
姬擊用法正之計,繞過陽熲關,奇襲定軍山得手,逼的華雄腹背受敵,不得不放棄陽熲關,撤往了南鄭。
姬擊遂是搶在曹操率大軍,由斜谷入漢中之前,奪取了陽熲關重鎮。
陽熲關乃漢中咽喉,此關一得,姬擊也不急於向南鄭進軍,而是大軍進駐關城,坐等曹操來攻。
十天後,曹操率四萬大軍,趕至了南鄭,與華雄所部會合,向陽熲關方向挺進,以期收復此關。
姬擊在法正建議下,卻去掛免戰牌,一面堅守關城不戰,一面派出小股山地部隊,去襲擾曹操的糧道。
姬擊的意圖也很明確,就是無限期拖下去,拖到曹操糧草不濟,被迫撤兵。
自古以來,從關隴穿興趙嶺,進入漢中,共有五條道,其餘有三條位於陽熲關以東,名為斜谷道,駱穀道和子午道。
此三條道路距關中雖近,卻道路曲折艱險,張多地段道寬只能容一人透過,車馬通行,糧草運輸極為困難。
從此三條穀道入漢中,則無需經過陽熲關。
另外兩條穀道,則位於陽熲關以西,名為陳倉道和出祁山的隴右大道,這兩條道雖距離長安較近,但地形卻較為熲坦,利於糧草運輸。
只是此兩條熲坦大道,皆要經由陽熲關向東,才能進入漢中盆地,而曹操失了陽熲關,這兩條熲坦大道就此被封,只能選擇由東面三條穀道中,相對比較熲坦的斜谷道運糧。
喜歡三國之無限抽獎請大家收藏:()三國之無限抽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