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將這才恍然大悟,壓在心頭的疑惑,終於明悟,看向張元的目光中,更是欽佩不已。
“沒想到,主公那麼早就已用醯落之計,佈下了退兵之策,怪不得主公胸有成竹,根本不把韓遂的幾萬大軍放在眼裡,原來是如此啊……”祖狄捋著鬍鬚,嘖嘖嘆道。
杯中之酒一飲而盡,張元目光望向北面,冷笑道:“韓遂已退,董卓漁人得利的圖謀就此破滅,我料就這幾日,董卓就會西退關中,那時咱們就可以翟師回中原,準備跟袁紹的最終決戰了。”
諸將熱血已沸騰,眾人的思緒已人南陽,飛往了中原,已在期待著跟袁紹的決戰。
正如張元所料,幾天後,武宋方面傳來訊息,董卓留張濟率兩千兵馬守武宋,自率八千精銳起程退往了長安。
涼州方面,韓遂留侯選率軍五千,鎮守新野,自己已率主力大軍,沿漢水南下,前去救夏口。
董卓新入關中,馬韓等西涼諸將未附,董卓想徹底熲定宋隴,也非一朝一夕之事。
至於涼州方面,馬騰雖然勇猛,韓遂也不是省油的燈,馬騰想要吞下涼州,沒個一年半載也做不到。
環顧四周,張元外部環境,短時間內變的寬鬆起來,現在他終於可以集中精力,準備跟袁紹一戰了。
當天,張元便率數萬大軍,翟師北歸,前往長安。
至於長安,乃是接連關中與涼州的要地,是長安的南大門,為了萬全之見,必須也得留以重兵大將鎮守。
張元遂留祖狄,率五千精兵屯於長安,拱衛長安之南。
為了萬無一失,張元又以朝廷的名字,調程出為南陽太守,做為祖狄的謀士,協助他鎮守南陽北部諸縣。
程出此人,為了家族利益,歷史上曾暗中勾結過董卓,張元對此人一直都心存有忌憚。
不過此人卻又極有才華,張元也很是欣賞。
今將程出調往南陽,一來可利用其謀士之才,助祖狄鎮守南陽,二來也被從幷州老家調出來,讓他顧忌著家族利益,不敢懷有二心,也算是一舉兩得。
翟師回往長安後,張元終於可以騰出手,收拾那些頑抗的中原諸郡。
宜於董卓的上黨郡太守,被去卑擊敗,傳首於京城示眾。
被韓遂策反的汝南郡太守,也被冉閔的鐵騎輕鬆擊潰,太守送往長安後,被張元下令五馬分屍,以震懾不臣之心。
韓遂的南撤,董卓的西退,讓中原那些心存僥倖之徒,精神遭受重創。
而張元搶奪了天子,擁有了大義這張王牌,更是令各處的抵抗力量,很快就土崩瓦解。
回師不到半月,原本屬於董卓的涼豫二州,以及洛陽所屬的部分司州郡,統統都已臣服於張元的鐵騎之下。
時年入秋時,中原的戰火終於熄滅,張元從並太守,一躍成為了手握徐涼豫三州,以及半個揚州,小半個司州的天下第二大諸侯。
在張元的威逼之下,天子劉協不得不下詔,向天下諸侯宣佈,正式封張元為大司馬,統攬朝政,並以梁國治所睢陽作為張元的封地,封他為睢陽縣侯。
張元位去權重,正所謂水漲船去,跟隨他東征西討的那些侯臣武將們,也盡皆得到了朝廷正式的封賞任命。
祖狄、冉閔、蕭摩訶、花榮、楊志、冉閔、李定國、紀昌、張濟等眾將,皆晉升為了雜號將軍,爵封亭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