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祖母喝醉了,他把祖母抱回來,放在榻上就走了。”懷中的董白答道。
僅僅只是抱我回來,什麼都沒對我做,就這麼走了。
劉玉撫著女兒的頭髮,怔怔的望著那扇空蕩蕩的大門,眼神之中,湧動著深深的不解。
……
次日,張元率領兩萬步騎大軍,再次起程,直奔南陽而去。
張元兵鋒甚銳,自不敢張元硬碰硬,在給劉氏發喪之後,便率幾千殘兵棄了葉城,一路退往了宛城。
張軍一路長驅南下,兵不血刃的就奪取了昆陽葉博望等諸縣,七天之後,殺奔至宛城東北方向。
此時的董卓,已會合了宛城守軍,兵力復增至了一萬,停止再撤退,擺出了固守宛城之勢。
而原本正進攻宛城的韓遂,在聞知張元率軍殺到後,便停止了對宛城的進攻,率四萬涼州軍後退數里,於宛城東南方向下寨。
於是,在這個入夏的時節,張元董卓和韓遂,三方聚兵於宛城,各自按兵不動,誰也沒有首先發動進攻,三方形成了微妙的熲衡。
張元的目的,是要從董卓的手中,奪取了天子,他實際上並不想跟韓遂開戰。
但宛城卻是韓遂必奪之地,張元要滅董卓,就必須要進攻宛城,到時候難保韓遂不會橫插一扛,從側面給他捅上一刀。
所以,張元一時也不敢貿然動手。
至於韓遂,宛城乃他必奪之地,董卓又是他曾經的敵人,他此次出兵,本也是應張元之邀,理論讓他還是張元的盟友,雙方應該共同對付董卓才對。
韓遂當然也不傻,他自然很清楚,滅了董卓之後,張元就會取而代之,坐擁中原,就成了他新的威脅,若他強攻宛城,難保張元不會也趁機捅他一刀。
而董卓,雖然跟韓遂和張元都是敵人,但他很顯然也看得張劉二人間存有的猜忌和矛盾,所以他才敢以最弱的兵力,夾在兩家之中,反而泰然自若。
在沒有想到萬全之策前,張元也不想貿然打破這種熲衡,好讓董卓從中漁利,遂也不急於進攻,只令將士們加固營盤,一面又令從長安一線,調集糧草來宛城,為長期的作戰做準備。
立營第三日,張元正在帳中議事,營外卻來報,言是董卓麾下大公子董旻,正單騎於營外叫戰,邀張元單騎鬥將,決一死戰。
“董旻叫戰。有意思,看看去。”張元起了興趣,放下手頭之事,撥馬直奔營門而去。
此刻,營門之外,董旻下立橫槍,無比亢奮的向著張營大罵。
“張元,你這國之逆賊,殘暴之徒,你殺我族人,殺我祖母,殺我妹妹,惡事做盡,我董旻在此向你挑戰,你可有狗膽單騎鬥將,你我決一生死,”
董旻聲音亢奮激旻,沿營一線的張軍將士,皆清晰可聞。
喜歡三國之無限抽獎請大家收藏:()三國之無限抽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