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可動用的兵力,卻僅僅不過三萬。
僅憑著幷州和淮南之地,要養活三萬張嘴,難度可想而知,他對麾下百姓的糧賦徵收,已經是超過了極限。
如果不是他擁有“稅收”天賦,這樣沉重的糧賦,恐怕早已激起了民變。
這一場宋鍵的戰役下來,董卓主力大軍遭受重創,兵馬折損至少在兩萬左右,且短時間內無法及時補充,雙方在兵力數量上的對比,至少達到了勢均力敵的狀態。
計點戰損,李軍死傷果有一萬四千之眾,其餘六千多兵馬,盡數都伏地投降。
一戰折損了近半數的兵馬,這可謂是董卓生熲最慘痛的一次失利,損失著實慘重。
張元卻並沒被這場勝利,衝昏了頭腦,他清楚自己的目的,不只是要一場大勝,更要一舉奪下中原。
這場大勝後,張元連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浪費,當即盡起三萬得勝大軍,尾隨於董卓之後,一路窮追猛打。
董卓一路潰敗,兵馬收拾不住,連定張重鎮也不及入,直接就棄卻,沿著濟水繼續向西面狂奔。
張元兵不血刃,奪下了定張,這座中原水陸要衝重鎮。
士卒連番追擊,體力也已達到極限,定張即下,張元也不急於追擊,而是令大軍就地休整,同時分出兵馬,攻取濟陰郡所屬諸縣,就地收取糧草,儘量做到以戰養戰。
他的大軍於定張休整三日後,張元再度起兵,沿濟山向著封丘城方向進軍。
根據高熲為他擬定好的戰略,此次西征的第一步,在於攻下封丘城,把董卓的地盤,自西向東斬為兩半。
只要拿下封丘城,北面東郡、上黨諸郡,就等於斷絕了跟董卓的聯絡,大半個司州就可以不戰而下。
拿下了司州最富庶的幾郡,兩方的實力對比就將發生質的逆轉,那時,張元就可以挾著優勢的兵力,自北向南揮師南下,直取長安,徹底攻滅董卓。
董卓智謀過人,雖然兵敗,卻依舊保持著頭腦的冷靜,豈看不出張元的圖謀。
他很快就撤至封丘城,停止了後退的腳步,一面收拾敗兵,加固城防,一面派人往長安給李儒,令他向前線增調兵馬,以固守封丘城。
十天後,董卓在封丘城一線,集結了近三萬兵馬,形成堅守之勢。
董卓剛剛抵達封丘城,屁股還沒有坐穩時,張元就率大軍殺至,並於封丘城東南下寨,形成了進攻之勢。
雙方兵力相當,張元先是大勝,擁有著士氣上的優勢,董卓則背靠堅城,擁有著地利上的優勢,雙方實力可謂勢均力敵。
張元知道,憑藉強攻是拿不下封丘城,於是在高熲的建議下,展開了新的攻擊方式。
劫掠糧道。
安營次日,張元便派出了騎兵部隊,繞過董卓的防線,深入了潁川的一線,不斷的打擊董卓的糧道。
糧食的供給是否通暢,直接決定著敵軍計程車氣,張元相信,只要能斷了董卓糧道,用不著他強攻,封丘城就會不戰自下。
喜歡三國之無限抽獎請大家收藏:()三國之無限抽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