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乃是上黨郡最重要的一城,與姑幕城直線距離不過三十餘里,袁紹率軍進入此城,擺出一副進攻的架勢,分明是想再攻上黨。
一場戰火,似乎無可避免的又要開啟。
大營中,很快便被一股緊張的氣氛所籠罩,上至將官,下至士卒,多多少少都有些忌憚袁紹。
那可是大名鼎鼎的袁紹啊,四世三公,聯軍盟主,天下聞名。
袁紹的強大,在未來連白馬公孫瓚都不是對手,縱然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也忌憚三分,主動把大將軍的位子讓給袁紹,自己只敢以大司空的名義掌控朝政。
公孫瓚、曹操,那可是響噹噹的人物,地連數州,麾下精兵數萬,時刻左右天下局勢。
這些強大的諸侯都不是袁紹的對手,何況是張元,這個只有區區一個小郡,兵馬不過八千,將領不過三四人的小角色。
儘管張元奇蹟般的擊敗袁譚,卻沒有多少人相信,他還能打得過袁紹,即使是他自己的將領也不例外。
“袁紹坐擁河內之力,實力強大到不可想象的地步,咱們現在抓了他兒子,惹惱了這個龐然大物,此次他親自率軍來攻,只怕不好對付啊。”一向驍勇的楊志,也對袁紹產生了幾分忌憚。
“怕什麼,他敢進攻,咱們就抄起傢伙孃的,連袁紹這老賊也一塊活捉,把他父子統統宰了!”
反倒是女將樊梨花,依舊天不動地不怕,一副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的氣勢。
“將軍有鬥志是好的,但袁紹不比袁譚,還是不可大意。”李定國對袁紹也有幾分忌憚。
話音方落,帳外親兵匆匆而入,報稱袁紹派了信使前來,帶了袁紹的親筆書信要見張元。
張元便令傳信使入內,片刻後,袁家使者入帳,將袁紹的親筆信奉於張元。
那是一道邀書。
袁紹以大將軍的威嚴口氣,邀張元明日在兩家交界之地單騎相會,雙方各只帶一名護衛。
“袁紹屯兵沁水,連日來按兵不動,卻突然提出要邀主公邊界會面,這其中只怕有詐,主公還是別去為妙。”樊梨花勸道。
張元卻一笑,“袁紹好歹也是天下名士,對自己的聲名必有所自恃,我料他也不會假借會面對我不利,我若不去,倒顯得我張元怕他,這次會面我還非去不可。”
張元連袁紹的兒子都給活捉了,又怎麼會害怕跟袁紹區區一次會面。
而且,他也要利用這次會面,審視一下袁紹的虛實,或許前來有一天,自己實力坐大,袁紹是他的大敵,殺父之仇還有一部分在他身上。
左右見張元決然,便不再多勸,樊梨花和楊志等將,盡皆自告奮勇,願陪張元前去護衛。
張元最終選擇了令李定國隨行保護。
畢竟防人之心不可無,要知道袁紹麾下,可是有文丑這樣武力值90以上的絕頂武者,倘若袁紹使詐,單憑文丑一人己之力,足以當場誅殺了自己。
不覺一宿已過,次日,東方放曉。
張元率七百步騎出營,沿著浯水東岸,向著兩方交界方向而去。
張元自信袁紹有名士氣度,多半不會耍詐,但為穩妥計,動身前便做了周密的安排。
早在他出城之前,張家斥候就傾巢而出,分佈方圓數十里,隨時偵察沁水方向袁軍的動向。
斥候不斷的將最新情報送到,袁紹也依約只率七百步騎,以及一名護將離開沁水城,一路向著邊界而來。
天光大亮,晴空萬里。
張元駐馬遠望,但見北面沿河大道方向,一隊兵馬進入視野。
斥候很快就傳回情報,證實那隊兵馬,正是打著袁紹的旗號。
張元便叫兵馬繼續前進,須臾,兩軍在百步距離時,彼此都停下了前進的腳步。
數名斥候往來賓士,傳遞著口詢,確認著雙方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