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一想,季秋嘴角上揚,心想:“要真是這樣,這位存在的實力也過於強大了,道君……真的能比得上嗎?”
季秋這會兒開始懷疑道君都不是修行的盡頭,或許修行本沒有盡頭,每當修行者進入一個新的層次,都是新的起點,在身前還有一座座高峰需要攀登。
意識到自己在卡世界再也無法獲取其它資訊後,季秋之後的行程也就簡單多了,就是去各個大陸感知意識,凝聚卡牌。
中途遇到一個五品決鬥者,就順手挑戰,勝利後成功感應到戰鬥圖騰,凝聚的卡牌,讓季秋瞬間獲得大量戰鬥經驗。
並且神奇的是,季秋關於戰鬥方面的悟性蹭蹭蹭的就往上漲,很快就透過自身現有的一切總結出全新的戰鬥體系。
不過隨著季秋後續的卡牌收集,戰鬥體系也不斷地更新,也讓季秋明白,所謂戰鬥,就是利用自身一切已有的資源,最終是為了戰勝對方。
戰鬥的招式、方式等都不重要,結果才重要,而遇到不同情況,使用的方法也不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比如目前最適合季秋的穩妥手段就是記錄能力釋放長槍的威能,起碼同層次很少人能夠抵擋,除非對方有寶物。
亦或者和“人偶”一樣,不具有個體生命,而是類似於傀儡,一切由背後的存在的去操縱,這種僅僅毀滅一個軀殼,沒法造成本質傷害。
但隨著季秋又一張因果類卡牌入手,問題也就解決了,直接連鎖攻擊,攻擊傀儡的同時,傀儡破碎,因果之下,控偶之人也會死亡。
這時候,季秋的三十張卡牌已經湊齊了二十五張,但他選擇立馬閉關,仔細鑽研已經有的卡牌能力,他最初獲得的三張卡牌,其加持給季秋的能力,自然是在近百年中全部掌控。
就是那種卡牌消失,自己依舊不受影響施展能力的程度。
但之後的卡牌就達不到這種效果,貪多嚼不爛,剛剛獲得“天河龜”的因果推演能力,季秋的第一個反應就是:立馬變成自己的!
他可沒忘記自己在玩遊戲,這些卡牌能不能帶走是個問題,必須學會才行。
就是有點可惜,天河龜最大的能力是推演,他的龜背就是“先天推演圖”,但是季秋沒辦法參悟,反而得到了次要能力,因果推演。
能力簡單,就是讓季秋的攻擊打到敵人後,不論是打到傀儡,還是打到一件法寶,總之只要打到和對手緊密相關的一件事物,就能作用於敵人本體。
可以說是隔山打牛。
在練習能力的時候,季秋也在思索:“上次我猜測,我需要收集滿三十張卡牌就能通關現階段遊戲,那麼必然是品質越高,獎勵越好。”
至於季秋為什麼不猜測是和別人打牌獲得勝利就是通關,這就是因為卡世界沒有低星決鬥者的賽事。
倒是九星之後有個排名,季秋實力沒法進步的情況,根本不可能圖謀排名,所以才把通關鎖定在“收集”上面。
目前在卡世界度過了八十五年,其中八十一年是閉關領悟靈文,至少兩年是各種趕路,只有兩年是凝聚卡牌。
時間看似過去了很久,實際上季秋只覺得經歷了“短短几天”。
如果說季秋現在就想離開卡世界,那麼很簡單,直接溝通無處不在的普通意志,他們絕對會為季秋的舉動受寵若驚,隨後主動來投。
就是季秋不願意罷了,三十張卡牌全是稀有卡史詩卡多好看啊,幹嘛要摻和進白卡。
其實如果是普通的卡牌遊戲,什麼白卡、藍卡、紫卡金卡都有各自特殊的效果,季秋是很願意把白卡收集齊全。
只是這個世界,高階卡就是碾壓白卡,並且一張藍卡所擁有的能力,是幾十張白卡結合在一起才能達到的,如此情況下,還收集白卡,那是嫌棄自己的空白卡牌太多。
而空白卡牌,哪怕是八九星的決鬥者,也只會覺得多多益善才好。
參悟因果推演很簡單,就是使用這個能力,搭配觀看天河龜的後背圖案,倒是進步迅速,一心幾用的情況下,季秋還有空思考其他幾位道友如今如何。
此時,距離季秋幾人進入歷史記憶中已經九天了,而林中君是第二天就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