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堡壘先從內部分裂,往往是用較輕的代價摧毀堅固堡壘的最佳辦法。
扶持一個親華的愛爾蘭政權來取代英國對英倫三島的統治,無疑是扼殺大英帝國再回歐洲的絕戶手段。
戰爭是政治的延伸。軍事手段只能打天下,而治理天下則需要靠政治和經濟。
自1921年愛爾蘭島南部的26郡組成自由邦後,愛爾蘭人民一直在為民族獨立解放與英國政府進行武裝鬥爭。1937年革命取得階段性成功建立共和國,但北部六郡仍然還是英國的殖民統治下,並被英國政府稱為北愛爾蘭,成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組成部分。
為了實現愛爾蘭島的南北統一,愛爾蘭共和軍與英國政府軍之間的衝突不斷。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愛爾蘭共和軍終於看到了徹底擺脫聯合王國壓制的希望和曙光。
在各個殖民地扶持代理人為英國政府較力,是大英帝國曾經最喜歡乾的一件事。
以治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是程大皇帝最喜歡玩的遊戲。
程功答應過希特勒不在歐洲駐軍,但這並不妨礙東華帝國在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尋找並扶植為東華帝國服務的代理人。
按程功的說法,朕先在大不列顛找個總代理,然後再建立地方分代理體系,最終把大英帝國變成一個由多個城邦公國組成的四分五裂的混亂之邦。
當東華帝國用更強大的“堅船利炮”轟開大英帝國的國門之後,髒活累活自然會有德軍和非洲人民解放軍去幹。東華軍隊只需要扮演好“維和部隊”這個角色就足矣。
不論哪個國家哪個民族,在戰爭時期都不會缺少“帶路黨”。
隨著南安普敦被東德聯軍攻佔,像費迪南德這樣的“帶路黨”在英國南部城市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活躍。
交戰雙方的政治宣傳、媒體攻勢同樣地在進行著一場不見硝煙的戰爭。輿論的作用決定著民眾立場的走向。
很顯然,真實戰場得不到的東西,在輿論戰場上英國人照樣沒法獲勝。
歐洲、地中海、非洲目前都已經是德國和東華帝國的控制地盤,完全掌握了新聞喉舌的德國和東華帝國基本上沒怎麼費力就成功地把大英帝國塑造成一個人人喊打的反人類反社會負面典型。
在英國的民眾得知英國政府和王室為了保護他們的利益而拋棄了全英絕大多數的弱勢群體這個確切訊息後,在愛爾蘭共和軍和東華、德國情報工作者的引導下,所有的英國老百姓憤怒了。工人開始罷工,學生髮動罷課,商人集體罷市。
丘吉爾極力發出的“大英帝國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都被應該站起來戰鬥”號召漸漸地變得越來越沒人響應。
對於軍事和政治都不怎麼懂的普通英國老百姓,他們不會去理會什麼是戰略縱深,什麼是戰略轉移。他們只知道誰能解決失業率,誰能解決衣食住行溫飽問題,他們就擁護誰。
民族大義國家利益這玩意從來都是精英階層拿來忽悠最廣大人民群眾的不二法寶。
然而,當東德聯軍透過鋪天蓋地新聞宣傳手段把大量信奉自由民主人權的英國人忽悠著一群無政府主義者後,“人人來當英格蘭的家,人人來作英格蘭的主”成了英國廣大民眾最有市場的精神思想。
……
五角大樓,東華帝國國防部的戰爭指揮樞紐。這棟始建於1937年的天堂島,後來在新澳州澳大利亞)堪培拉重建的龐大建築內,形形色.色穿著各軍種制服的軍人,井然有序地在各自工作崗位上忙碌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