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因介於歐、亞、非三大陸之間而得名。
地中海東西共長約4000千米,南北寬約1800千米,西經直布羅陀海峽通大西洋,東北以土耳其海峽連線黑海,東南經蘇伊士運河出紅海,是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重要交通要道,被稱為海上交通樞紐。
地中海以亞平寧半島、西西里島和突尼西亞之間突尼西亞海峽為界,分東、西兩部分,平均深度1450米,最深處5267米。
這裡,曾經是法國海軍、義大利海軍和英國海軍爭相角力的戰略要地。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法國戰敗退出了地中海的爭奪,義大利海軍與英國地中海艦隊雖然沒有進行決戰,但在打擊英國地中海航線的破交作戰中表現相當搶眼。
墨索里尼很清楚義大利海軍在裝備和訓練方面與英國海軍有著較大差距。比如沒有雷達,缺乏夜戰訓練,沒有海空協同,以及最要命的缺乏燃料。
因此,義大利海軍一直避免跟英國海軍在地中海決戰。
英國地中海艦隊好不容易等到了與義大利海軍決戰的時機,偏生東華皇家海軍將手伸進了地中海。
當時東華帝國與義大利還處於交戰狀態。丘吉爾當然不樂意讓英國海軍去幫東華帝國打義大利。結果是,東華皇家海軍成立了地中海艦隊,但壓根就沒有去找義大利海軍晦氣的想法。
鑑於義大利政府很明智地將克里特島拱手讓給了東華帝國,程功相當及時地宣佈中止了對義大利的作戰部署。東、意兩國很快就進入了外交談判停戰階段。
東華帝國沒有繼續對義大利擴大戰事,這讓丘吉爾敏感地嗅到了一絲陰謀的味道。
東華皇家海軍擁有全世界最先進的潛艇,而平均水深最淺也有1450米的地中海,無疑是東華潛艇出沒的最佳作戰海域。
眼瞅著東華帝國將手伸進了地中海,丘吉爾不僅沒有感覺到輕鬆,反而有著莫名的危機感。
以東華帝國與德國一直保持著的外交關係和貿易關係,丘吉爾根本看不出東華帝國有半點要跟德國宣戰的意思。
現在世界各國都知道,東華帝國這是擺明了效仿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美國,不到戰局明朗的最終時刻,東華帝國絕對不會選擇陣營參戰。
本著君子平立危牆的思維,丘吉爾決定不讓英國皇家海軍地中海艦隊置於東華海軍的威脅之下。
既然東華帝國打出了維護世界和平的旗號,聲稱其地中海艦隊是來給往來航行在地中海的各國船隊護航保駕,丘吉爾乾脆決定收縮英國現有的國防力量,不僅把英國地中海艦隊抽回來加入本土艦隊,而且還把蘇伊士運河和直布羅陀海峽的防務委託給東華帝國代管。
這樣不僅增加了英國本土的防禦力量,而且光明正在地將英國商船的護航任務交到了東華皇家海軍手裡,從此不用再擔心在地中海航行的英國商船會被義大利海軍襲擊。
以程大皇帝的傲驕,當然不屑讓東華皇家海軍玩什麼破交戰。維護地中海的和平也是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定的重要組成部分嘛!
在程大皇帝的和平光環照耀下,地中海迎來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來難得的和平環境。
用程大皇帝的話來講,只有給各個參戰國提供安全的運輸線,才能讓他們不用為戰爭資源擔憂,可以一心一意地在戰場上中敵軍作戰。從而死的人越來越多,流的血也越來越多。
再說非洲大開發也需要有一個穩定的地中海大環境。
德國缺石油,沒問題,從東華帝國買就是;義大利缺石油,只要你有錢,東華帝國可以敞量供應;
英國也要石油,可以,拿黃金來換。
總而言之,穩定的地中海航線,是東華帝國在利比亞、沙特、阿爾及利亞和奈及利亞投資開發的那些大油田源源不斷賣給同盟國和軸心國的安全保障。
誰要是敢襲擊破壞東華帝國的遠洋油輪,東華帝國絕對動用戰爭手段進行報復。
為了東華帝國在非洲開採的石油,德國政府與東華帝國合作,在德國、法國、西班牙境內鋪設石油和天然氣管道,連線從利比亞到摩洛哥的石油和天然氣管道,從而確保德國不用再為缺乏石油資源為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