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皇宮前,楊國忠和李航拱手道別。
直到這會兒,高力士才追過來。
“尚書令留步!”
李航回過頭,身後,便是高力士那張白皙無須的臉。
“陛下口諭,李子美,為何去年的事情,直到今年你才上報呢?”
李航拱手以示對李隆基的尊敬,這才開口道,“回陛下,節度使本就為朝廷武官,其麾下人多無可厚非,再者,各地節度使都存在吃空餉的情況,臣想,安祿山願意替大唐養民,故此未曾上報。”
“朕知道了,尚書令幸苦了。”
高力士說完,立馬變了一張臉,“尚書令,小人這也是傳陛下口諭,怠慢之處還望見諒。”
“公公多慮了,我李航這點道理自然是明白的,還請公公在陛下面前美言幾句,若是再晚些日子,恐怕潼關失守啊!”
一番話,李航對大唐,可謂是仁至義盡。
高力士卻只是笑了笑,“奴婢一定帶到!”
李航頓時嘆了口氣,他知道了,高力士一定不會給他傳話。
回了自己家的宅子,李航已經不知道現在他能做些什麼了。
潼關高力士造反,長安,李隆基又不相信自己,楊國忠倒是一個明白人,只是這個明白人顯然左右不了李隆基的心思,可能這會兒還在心存僥倖。
萬一,哥舒翰攔住了安祿山呢?
事實證明,歷史的慣性是強大的!
第二日,長安來了急報。
李隆基幾乎是迫不及待的翻開了急報,頓時呼吸急促起來。
密報上關係到了另外一個人,安思順!
安祿山和安思順都姓安,不光是一個姓,兩人還曾是親如一家的兄弟!
安思順是安祿山的族弟,此前連上了幾十封的奏表,說的就是安祿山不臣之心!
結果,朝廷按而不發,李隆基直到昨天才相信安祿山造反,其對安祿山的信任可見一般了,沒人敢上奏啊。
而這個安思順又是何人?
大唐的名將,郭子儀,李光弼,都是他栽培起來的!
若是沒有安祿山和哥舒翰,他定然能成為大唐的名將!
但是在目前,他顯然沒能成為名將,哥舒翰拿了軍權,第一件事便是囚禁了安思順,上表李隆基,想要奪走安思順的軍權。
李隆基看過之後,順手將本子仍在了桌子上,“哥舒翰上表,安思順為安祿山的族弟,安祿山謀反,他也需拿下問審,諸位愛卿如何看待?”
當即有人站了出來,“陛下,理應如此。”
“荒謬!”李航氣急,“這都什麼時候了?安祿山三十萬大軍就在潼關外,這個時候哥舒翰上表說安思順的事情?這不是荒謬麼?他的急報和戰事無關,你們居然還能說出理應如此的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