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寶十五年,丙申年庚辰月十一日,汝陰大雨。
官府殺人,是為了震懾百姓,所選位置都是人多且容易圍觀之地。
而正是為了震懾,從始皇帝開始,觀刑也成了一種義務。
里長們都挑選村裡的人過來觀刑,哪怕是大雨,也無法阻擋李航殺子善的心!
以往的群眾,聽說要殺人,那是能走多遠走多遠,更有甚者,每個村出十個人,都是靠抓鬮,抓到的一臉晦氣,但這次卻截然不同。
子善犯了什麼死罪麼?官府上說他毒死了人。
殺人者償命,這是正常事,照理來說,尋常人避之不及,但聽說是小郡守親自來督察,汝陰的百姓自發的趕來了。
汝陰的菜市口比起其他的地方來不算小,畢竟也是一郡之都,尋常容納萬人也是正常,奈何這次的人太多了。
四面八方來的人將菜市口堵得嚴嚴實實,一個個還交頭接耳的說著悄悄話。
“小郡守親自督斬,這個人肯定是壞事做盡了。”
“那可不是,今日大雨也要殺他,不枉我找人借了蓑衣!”
“不是說他只是毒死了一個人麼?”
“反正小郡守殺他一定有道理。”
正在大夥議論紛紛之際,菜市口北面騷動起來。
有人推搡著讓開了道路。
兩隊穿著鎧甲計程車兵過來了,雨水砸在鐵甲上,瞬間破碎成千萬晶瑩的小花,聲音有些悅耳,但是在這種氛圍下,卻又帶上了幾分肅殺的氣息。
兩隊將士中間,便是被人抬著的李航了。
周圍大都是穿著蓑衣站著,唯有李航躺在一把傾斜的椅子上,上有青色華蓋,下有四面涼蓆,雨水來勢再兇,也無法侵入其間。
這本就是不公平的,但卻沒有一個人開口指責,反倒是滿臉尊敬的看著過來的人。
唯有一道陰鬱的目光,從兩三百米遠處的一個酒樓射出,正死死的看著那竹筏。
李航像是感應到了一般,隔著涼蓆和那邊對視了一眼,旋即被抬到了臺上。
竹筏的正面,涼蓆被兩知手撐開,李航這才算事正式出現在大夥的面前。
“前些日子,有奸人刺殺於我,流了不少血,故此用此種方式出現,汝陰父老見諒。”
大雨之天,加上李航中氣不足,能聽到的根本沒有幾個。
所以下一刻,李航帶來的百來人馬齊齊吼了起來,重複的說了一便李航的話。
小郡守被奸人刺殺?
這可算得上是大訊息了,一剎那,不知曉多少人都開口了。
再場近萬人,所說的也是各有千秋,場面一度非常的混亂。
李航沒有開口,大夥也沒有安靜,只是不知道什麼時候,萬張口化作了一個整齊的聲音,“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