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航一句話問懵了李隆基,也問懵了朝廷諸多大員,什麼叫做挑狀元,大家都是官員,哪還用得著挑啊?
“在臣看來,一封優秀的奏章無非就是前兩者,甚至用不著華麗的辭藻,以最簡單的話,表明最核心的想法,才是最為關鍵的,其中利弊,各位可以仔細想想!”
李航索性放開了,“就好比微臣這個建議,若是等到明日上奏,奏本上完全可以這麼寫。”
“臣尚書令李子美諫:
簡化奏本,略去其中繁複瑣碎之處,直陳觀點利弊即可,其利處有二,其一,節約時間,朝堂那是商議國家大事所在,每一刻都尤為關鍵,而每節約一刻的時間,便能令朝堂多解決一些雜事。
其二,杜絕朝堂攀比之風,將諸位同僚的心思從周本的言辭與字跡轉移到奏本的本身,於其多想些華麗的句子來爭風,不如多想想自己奏本上去的利弊所在,查漏補缺!”
這些基本上都是大白話,但是李航沒有一絲害羞的,反倒是正氣十足的看著李隆基。
“當然,臣這就是舉個例子,其中的利弊之處,遠不止這兩點,好處最明顯的也不是在這裡,再舉個例子,汝陰大旱,臣上奏請求陛下賑災,所需所用,利弊所在,陳列出來才可方便大家逐條審閱其何理性,最快的速度將此事安定下去,如何賑災,消耗幾何,都能迅速安排妥當,立即讓汝陰安定下來!”
李隆基若有所思。
其實不光是李隆基,朝中所有的官員都在思索這個問題,就連楊國忠都微微的點了點頭。
沒辦法啊,李航的建議是實打實的好處,一些年輕官員可能覺得寫奏本很興奮,說不定可以揚名,但是那些年邁的官員是飽受折磨了,每日花在奏本上的功夫就得好幾個時辰。
聰明一點的找一批幕僚,自己說個意思,最後輪番修改便是,但是老實一點的,那頭髮可是大把大把的往下掉啊!
不光是寫奏本的,就連李隆基這個看奏本的,看上一會也是昏昏沉沉,不然他怎麼可能對朝堂事務如此的不感興趣?
“準了!”李隆基大手一揮。
李航鬼鬼祟祟的開口,“陛下,那汝陰賑災……”
“你是尚書令你來問朕?自己不會看著辦麼?”李隆基沒好氣的開口。
楊國忠前一刻還在思索奏本的問題,下一刻臉色大變,正要站出來,李航已經先一步叩頭了。
“臣領旨!”三個字,讓楊國忠頹然的退後了一步。
誰不知道汝陰相當於李航的大本營了,楊國忠本想接著大旱的事打壓李航,哪能想到李航這一手明修棧道,偷渡陳倉的法子讓他防不勝防,而今陛下開口,他說什麼都是假的,甚至李航可以直接繞開他去辦這件事。
李航倒是鬆了口氣,只要糧食下去,汝陰倒是能安定下來,至於水源,只要有的吃,喝倒不是問題,淮水城可就是靠著淮水而聞名呢,天水不降,地水還在呢!
李航心裡偷笑,回到了原本的位置,他的位置倒是距離楊國忠不遠,就是一個斜對角的位置。
回去之後楊國忠還偷摸的看了他一眼,輕聲說了一句,“子美好手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