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人民沒有什麼娛樂,談論風聞逸事成了他們最大的消遣。
而李航當街和一外族女子不清不楚成了最好的話頭。
“聽說了嗎?李航剛被押回長安,本來是要被殺頭的,也不知是如何無罪釋放的,昨天在街上還被一個異族的女子當街喊出了名字呢!”
“你訊息早就落伍了,李航身邊的僕從帶了整整四五輛馬車的禮物送到楊國忠的府上,然後才從牢獄裡出來的,有人見著那個異族女子前些日子也楊國忠府裡出來呢,本以為他是什麼好人,結果和楊國忠是一丘之貉。”
“當官的哪有什麼好人啊,前陣子淮陰饑荒,你知道李航從節度使府上抄出了多少的錢財麼?聽說人家一個地下室全是銀子,拿得多少錢啊?”
總之,李航以這種方式出名了,不光是百姓之中,便是今日的朝堂,也和李航息息相關。
李隆基疲憊的坐在龍椅上,高力士熟練的喊出了那句,“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幾乎是轉瞬之間,不知多少人站了出來。
“臣有本啟奏,太子太傅被人茶出在裡坊養外室,太傅夫人更是帶人殺了過去,風評很是不好……”
“太子太傅收受賄賂,高達白銀數十萬兩……”
……
一連串的彈劾現任太子太傅楊紹康的官員挺身而出,其中夾雜著一些地方上的小事也被淹沒其中。
李隆基詫異的抬起眼皮瞟向楊國忠,後者一副低眉順眼的模樣,似乎此事與他沒有任何關係一般。
“國舅爺,太子太傅如此令人不滿,你就沒什麼說的?”李隆基淡淡的看向楊國忠。
楊國忠心中一驚,知曉李隆基對自己插手東宮有些不滿,心中微微有些苦澀,然而收錢辦事他還是知道的,不然以後手底下的官員誰還給他送錢啊?
他躬身而出,“臣以為,太傅年事已大,不如下旨讓太傅乞骸骨。”
李隆基眯著眼睛沒有說話,他在等楊國忠說服自己。
楊國忠一咬牙便抬起頭來,“陛下,臣以為汝陰李航李子美便是勝任太子太傅一職,身為大唐的太子,必然要文武兼備,論文名,李子美當屬大唐一流,三本曠世奇書更是廣為流傳,論武功,李子美南詔平亂更是戲耍吐蕃,可見一般。”
楊國忠話音才落,一人出列跪地,“臣有本奏!”
出列的乃是一武將,瞪大牛眼死盯楊國忠,“李子美此人雖文物兼備,然年紀太輕,我大唐難不成讓一黃口小兒來擔任太子太傅一職不成?臣懷疑楊國忠和李子美之間定有貓膩,望陛下嚴查!”
“陛下,臣對事不對人,甘羅十二歲可為宰相,李子美而今二十有餘,就憑三國西遊水滸三書,便可為太傅,望陛下明察!”楊國忠也跪在了地上,只是臉上帶上了些許笑容。
李隆基不耐煩的擺擺手,兩人在下邊已經開始爭吵了起來,他頗為厭倦,開口說道,“好了,無需多言,便依宰相之言便是!”
那員武將怒不可遏,死死看著楊國忠,似有拔刀相向的樣子。
正在此時,一人出列跪地,“陛下不可!於昨日坊間有傳聞,李航李子美與吐蕃大將軍之女關係不清不楚,臣懷疑李航有通敵的嫌疑,絕不可擔任太子太傅一職!”
李隆基眼皮一挑,看向了楊國忠。
楊國忠此時趴在地上一動不動,至於其他的官員更是皺起了眉頭,一個個議論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