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一節半比賽時間,已經清楚告訴卡萊爾,步行者內線防不住霍嵩。
如果打聯防,在內線包夾霍嵩,那麼外線又有可能暴露出許多機會。
步行者想要逆轉這場比賽,現在能做的事情,只有跟活塞拼進攻。
在霍嵩神勇發揮之後,步行者還是繼續之前的防守策略。
只不過提前將首發球員拿上來,再配以艾爾·哈靈頓和喬納森·本德這樣天賦異稟的球員,主打進攻,靠天賦得分。
哈靈頓和本德都是鋒線球員,身高不低,不但體型很好,運動天賦也很出色。
兩人都有不錯的投籃,就是防守差了點。
哈靈頓是身體單薄,防守習慣也不好。
本德具備內線的身高,後衛的技術,外線的投射,只可惜從高中起就膝蓋有傷,要不然,本德有望成為99年選秀狀元。
本德能夠從罰球線起跳扣籃,而他擁有兩米一的身高。
可以說是早生十年的字母哥。
如果沒有受到傷病影響,絕對會在聯盟佔據一席之地。
只可惜,如今在步行者隊內,只能當個場均上場十幾分鐘的玻璃人。
言歸正傳,卡萊爾調整陣容之後,活塞一開始還沒適應。
一方面是步行者高度突然高了不少,大本在場上打球,原本卡位卡個小奧尼爾就夠了,現在多了哈靈頓和本德,籃板就保護不了了。
另一方面,哈靈頓和本德都能投三分,步行者的空間一下子被拉的很開。
步行者用雷吉·米勒客串控衛,一旦雷吉·米勒借助自身吸引防守的能力,分球給哈靈頓和本德,後者很有可能抬手便射。
漢密爾頓和普林斯的身高,以及防守習慣,一時間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好在,活塞球員有很強的調整能力。
適應了一段時間後,發現步行者外線主要還是靠跳投,突內線的並不多。
甚至小奧尼爾也混起來了。
只要活塞注意收縮籃下,控制好籃板球,就沒有被縮小分差的可能性。
第二節打完,活塞依舊有14分的領先。
過了中場,進入第三節後,步行者主力有些打不動了。
東決的強度和壓力加倍消耗兩隊球員的體力,活塞這邊一直處於領先,給步行者不斷施壓。
步行者雖然靠著替補球員補足外線火力,但缺少內線得分,只能將局勢僵持一段時間。
於是乎,打到第三節,活塞打得比較從容。
趁著步行者陣容高度下降,大本又上來帶領其他隊友對步行者嚴防死守。
經歷過步行者的三板斧,拉里·布朗知道該如何應對步行者的進攻。
一旦卡萊爾撤下阿泰斯特,上了哈靈頓和本德,就將大本先換下去,用拉希德·華萊士撐高度。
活塞保護住籃板,就等於贏大半了。
果不其然,第三節的步行者再次遭遇得分荒後,只能換上兩位可靠的替補球員。
小奧尼爾也因為打得太久被換下去休息一段時間,要不然第四節關鍵時刻沒人能抗住壓力了。
活塞這邊也是這個情況。
拉里·布朗想要死操霍嵩,但考慮到這是一個系列賽,霍嵩在上半場基本上都是低位背打為主,體力消耗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