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章節名忘了寫了,等假期結束會找編輯補上,見諒。)
帝元2470年八月十三,嬴政出行邯鄲,公子扶蘇監國攝政,丞相王綰輔政。
在監國的第一天扶蘇很不在狀態,近乎於一言不發,讓輔助的王綰覺得扶蘇似乎謹慎的過了頭。而扶蘇這樣的表現,卻並非王綰所想的謹慎過頭,而是他第一天就被削了面子,而且是被自己的老師削了面子,魏繚在扶蘇監國的第一天就沒有出現,讓扶蘇忐忑不安,難道魏繚是因為自己去找李斯求助,而沒有去找他,就鬧了意見。
扶蘇等著王綰等人將政務處理完畢,謄抄之後在王綰的監督下,加蓋印章,然後毫不停留的就離開了咸陽宮。
扶蘇先是給羋氏請安,並彙報了朝堂的情況,就匆匆離開王宮,去往魏繚的府上。
魏繚見到扶蘇來到府中,並沒有多說什麼,直接領著扶蘇到了自己的書房。
“老師今日為何沒有……”扶蘇話才說了一半,就被魏繚伸手打斷。
“我沒有出現,不是因為公子,公子不要自慮過甚。”魏繚依舊是一副冷冷的樣子。
“那是為何?”看起來魏繚會為扶蘇解釋一番,但扶蘇還是忍不住開口相問。
“秦國已無敵手,我在朝堂何用?”魏繚隨手為扶蘇倒了一杯茶。
“你不來我也要去找你,你是我的弟子,我對你也算有些瞭解,你是大王的公子,性情卻與大王截然相反,大王剛毅果斷,心志狠厲,而你卻是善心氾濫、婦人之仁,如果你不是嫡長子,又聰敏過人,將來絕無可能繼承王位。”魏繚一開口就不給扶蘇留情面。
“不過我相信你會是個適當的君主。”魏繚並沒有多說。
“你不來找我,我也會去找你,我的這些書,全是留給你的。”魏繚隨手指著書房裡的書。
扶蘇隨著魏繚的手指打量著魏繚的書房,除了大量的紙質書籍之外,魏繚的書房裡還有很多竹簡,看起來都有了些年頭。
“老師……”扶蘇很想勸說魏繚留下,但卻不知該如何開口。
“你不用再勸,我去意已決。”魏繚道。
扶蘇和魏繚都安靜了下來,書房裡的氣氛越來越壓抑。
“老師要去往哪裡?”扶蘇沉默半晌,問道。
“終南何有,有條有梅!”魏繚引用來一句《詩經》的話作為回答。
“老師離開朝堂不怕會有殺身之禍嗎?”扶蘇輕輕問道。
“若是數年之前,我或許還有這樣的疑慮,但現在嗎!”魏繚難得的露出笑容道:“韓趙相繼而亡,其餘四國無論如何都是迴天乏力了,縱使四國出現再天才的人物,也改不了滅亡的命運,大王的氣度,豈會在意我這樣一個老朽。”
魏繚頓了一頓,道:“如果公子把《三十六計》此時刊印,我想楊將軍和大王不會阻止的。”
扶蘇再次沉默,魏繚在平時沉默寡言,一開口就不給人反駁的機會。
“老師,我有一個不情之請,還請老師答應。”扶蘇放棄了勸魏繚留在朝堂的打算,另起一題。
魏繚看了扶蘇一眼,還沒有說話,書房的門被人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