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當了一段時間的邊疆小吏,然後在內部調動,成為牢頭,又藉此加入捕快團隊,今年又被調到都城任職捕頭。”
捕頭簡單敘述了這兩年的經歷。
“當年跟我們一起變法的石俊郎,這兩年經歷還真是豐富。”
李玄機看著風霜滄桑的石俊郎,有些心疼,“你現在一點都不俊了。”
“這很值得。”石俊郎卻面不改色,“少相當年立法,其實並不適合現在的乾國了。
我立志為乾國護法,自然也要知道,乾國之法有什麼漏洞。
這些年的經歷,讓我更加了解乾國,瞭解乾國之民,對於乾國之法,也有更深層次的認知。”
石俊郎有些控制不住自己,濤濤不絕。
“我總結起來,有兩點。”石俊郎道:“俠以武犯禁,儒以文亂法。”
這是諸子的話。
也是法家名言。
不過這話對於目前乾國,是否有失偏頗。
捕頭也自然知道眾人的疑問,繼續道:“俠者,我認為不是武者,而是江湖人。
他們自持武藝高強,不受管控,殺人越貨也好,行俠仗義也罷,甚至於劫富濟貧,都是以個人喜好為準。
這樣的情況下,就會造成社會的混亂。
試問如果天下都是這種人,我乾國律法何在,我乾國秩序何在?”
捕頭說越越激動,頗有一種憎恨在其中。
“什麼劫富濟貧,不過是打著高大的幌子,強行掠奪他人財富,打家劫舍而已。”
李玄機也不是蠢人。
他的玄機樓之所以能夠縱橫列國,靠的是那群殺手以及武驚鴻的威懾。
否則,恐怕也是別人的眼中釘,肉中刺,早早被人劫富濟貧了。
捕頭平靜了一下,繼續說道:“至於文人,靠著自己讀書識字,左右言論,其心可誅。”
李玄機搖搖頭。
“你這話有失偏頗,不能以偏概全,大部分人讀書明理,所作的還是有益於國家之人。”
捕頭道:“我自然明白,不過文人的德行更加重要,所謂德才兼備,才是國家棟梁。”
李玄機道:“你說了這麼多,想表達什麼?”
捕頭道:“我要再次變法。”
李玄機一愣。
這話的確狂妄,若是讓別人聽說,恐怕會笑掉大牙。
但李玄機明白捕頭的意思。
“當年青鳥會第一辯論家,連贏無疾和商為陽都被你辯駁的體無完膚,你來變法,繼任少相的事業,最是合適。”
廖鍾激動的紅了眼眶。
他們當年都是有大志向的,一起建功立業,不知經歷多少風雨。
後來,石俊郎在立法的過程中,被贏炎殺人事件牽連,貶為小吏。
也正是這樣,石俊郎才有機會真正接觸底層,瞭解民間疾苦,懂得立法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