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他反覆思考各種手術方案,但始終無法得到良好的手術預期時,一箇中年女醫生小聲問道:
“張院長,要不要試試我們呼吸科的纖維支氣管鏡?”
張子凡轉過頭,原來是呼吸科的主任崔曉亮。
這位崔醫師是去年浩然醫院爭創三級醫院時面向社會招聘的高階人才,擁有20年從醫經歷和主任醫師職稱。
不過說到具體能力的話,崔曉亮常年在鄉鎮醫院工作,水平只能說勉強符合三丙醫院的要求。
再加上年齡和上進心的緣故,即便有【名師光環】和一系列建築加成,一年下來崔醫生的能力也僅僅只從c+上升b,可以說是相當緩慢了。
這也是為什麼張子凡更喜歡招收年輕人,甚至不惜投入大量資源創辦浩然醫高專的原因。
……
總之,這位看上守成有餘、進取不足的呼吸科主任,此時提出了一個很不錯的主意。
那就是,既然在食管一側使用食管鏡無法夾持到魚刺。
那麼不如使用纖維支氣管鏡從支氣管一側將扎入的魚刺懟回去。
一出一進,食道一側的魚刺根部就會完全露出,方便取出。
放在日常生活中,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
而醫學手術,很多時候就是靠這樣不起眼的小道理完成的。
作為呼吸科醫生,崔曉亮從另一個角度提出瞭解決方案。
之所以要小聲地與張子凡商討,原因也很簡單。
那就是她根本不會使用這套先進的纖維支氣管腔鏡,同時也不確定張院長會不會用。
……
張子凡自然是會用的。
在系統的幫助下,隨著浩然醫院科室門類繁多,張子凡有像醫療萬花筒發展的趨勢。
當然,除了少數幾個科目,其他的類別張子凡只能說是泛而不精。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但腔鏡手術這種東西畢竟都是相通的。
張子凡在代管大外科的時候,就做了很多胃腸鏡手術,甚至還獲得了一臺藍色裝備【多功能腔鏡】。
然而,在呼吸科提出的方案中,這臺【多功能腔鏡】基本上是用不到了。
因為它太粗了。
【多功能腔鏡】可沒有【自瞄車針】那樣變大變小的能力。
那麼粗的管子,進食管、進直腸都沒有什麼問題,如果硬塞進小支氣管,那絕對是一場破路不可開車的災難。
好在張子凡不是離開了輔助裝置就不會腔鏡手術了。
在頜面外科之中,有一類有著霸氣縮寫的疾病,叫做顳下頜關節紊亂病td)。
治療這一類疾病的手術,就經常涉及到腔鏡,而且是極細的纖維腔鏡。
熟練掌握這一技術的張子凡,對於同類的支氣管腔鏡術自然也能應付得來。
……
確定了手術方法,那麼事不宜遲,崔曉亮立刻打電話讓人送來了纖維支氣管鏡。
張子凡簡單看了看說明書,確定它的使用方法確實與關節腔鏡類似,便立刻開始與魚刺對線。
然而等到支氣管鏡工作頭抵達到魚刺區域之後,又出現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情況。
原來,當魚刺進入到支氣管的過程中,魚刺尖端與支氣管壁發生了擠壓變形。
包廷偉等人的操作或許增加了這部分變性。
最終,在魚刺尖端形成了一個倒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