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哪怕搭檔是袁強,張子凡也是需要隱瞞部分資料的。
因為他根本沒有辦法解釋這些資料的真正來源,只能將他們作為一個類似g、π之類的常量引數放在模型設計之中。
一邊回憶著今天的實驗所得,一邊抿一口苦澀的咖啡,忽然,一滴咖啡液滴滴在了筆記本上,化成了淡淡的暈記。
說起來,【解構重構之眼】應該也是能夠解構植物細胞和植物提取物的吧?
張子凡下意識的想到了這一點,將目光轉到已經沒有什麼熱氣的咖啡杯裡。
人這種動物,好奇心是不下於貓的。
不過行動力這種事,就因人而異了。
張子凡恰好算是行動力不錯的人。
有了想法,便立刻實驗。
從檔案櫃裡找來一枚空白的載玻片,張子凡將一滴咖啡液滴在了上面,進行觀察。
作為一臺人形顯微鏡,張子凡同樣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通光聚焦。
否則如果一天24小時,都以微觀視角看待這個世界,也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
畢竟和人打招呼時,還能看到幾億只微生物在他臉上吃自助,這也是一件極其恐怖的事情。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搖搖頭,不去想這種令人作嘔的事情,張子凡漸漸將視野切換到高倍鏡模式,觀察咖啡液滴中的情況。
不出所料,在視野中,絕大部分的組成成分是水,其次是植物纖維。
在磨製的過程中,大量植物纖維被機械破壞。
這些纖維雖然看上去細小,卻依舊不能溶於水中,而是呈懸浮狀態。
除此之外,最多的便是澱粉顆粒。
咖啡豆作為一種植物種子,裡面有大量澱粉存在。
這些澱粉是未來種子萌發時的養料。
不過從被人類馴養的那一刻起,咖啡樹辛辛苦苦進行光合作用積攢下來的澱粉註定要成為人類的腰部的脂肪圈了。
張子凡自然不會對植物纖維、澱粉顆粒這種常見的東西感興趣。
張子凡更想觀察的是咖啡中的特種蛋白,以及大名鼎鼎的咖啡因。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一個熟悉的蛋白結構出現在了張子凡的視野中。
這是一個不完整的蛋白,原本的四層結構已經被破壞。
但閱分子無數的張子凡,還是一眼看出它絕對不是咖啡本身的。
原因很簡單,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的二、三級結構差異巨大,無論如何水解變性都很容易區分。
當然,這不是張子凡驚訝的地方。
咖啡液中存在動物蛋白不難理解,不說生產運輸過程中的汙染,就是張子凡自己喝咖啡的時候,唾液也會汙染咖啡液。
然而,奇怪就奇怪在這裡。
這個半殘的分子團確實很像是靈長類的唾液結構,但如果是張子凡這個靈長類,這麼短時間內,這些唾液蛋白分子不應該被破壞到這個地步啊?
這讓張子凡感到深深的疑惑。
為了搞清楚這究竟是什麼,張子凡又取了一些咖啡液,果然又在裡面發現了類似的分子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