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終於結束。
為十四中付出了大半輩子的沈大校長也算心中一塊石頭落地。
這兩天他終於不用騎著裝樣子用的鳳凰牌腳踏車,在一個考點一個考點給學生、老師們加油鼓勁了。
沒錯,年輕的教職工也是需要加油鼓勁的。
他們很多都是第一次帶畢業班,心裡承受力未必能比孩子高多少。
而他這位德高望重的校長,才是穩如老狗的中流砥柱!
當然,這只是表面上的。
在最終成績沒出來之前,沈校長內心深處其實也有許許多多的焦慮。
在一連半個月的“穩坐釣魚臺”後,老沈同志終於也繃不住了,因為馬上就要到了出分的時候。
6月23日。
雖然距離東海省對外公佈的高考成績查詢日期還有一天,不過沈校長還是如往年一樣,提前打通了省教育廳老同學的電話。
“老邢,我又來麻煩你了!成績出來沒有?”
“老沈啊,你還是改不了心急的老毛病,去年你們十四中出了個加分狀元還不滿足?還想著‘再創佳績’呢?”
“哎,瞧你說的,十四中很差嗎?別忘了,你也是十四中出來的,要不是當年我把進步的機會讓給你……”
“好了好了,您可別再念了!下午,下午告訴你準信。”
……
掛掉電話後,老沈同志再次度過了一個食不知味的中午,焦急地等待著。
高考可以說是一個普通人,一輩子可以自我把控的,最公平的一次競爭機會了。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作為中華千年科舉制度的一種延續,高考確確實實是相對公平的。
雖然這個制度有這樣那樣的問題。
但如果哪天,我們國家也赤裸裸的按照出身、族裔、家庭背景、校友關係招收學生的時候,這才是真正意義上“寒門難出貴子”的時刻了。
因此,高考可以說寄託著無數家庭的希望,匯聚著全社會的目光。
提前24小時知道分數,最多也就是個心理安慰,改變不了什麼事情。
沈校長拜託老同學,同樣也就是圖個心安。
正如老邢所說,老沈確實是個急脾氣。
左等右等,忽然一陣急促的鈴聲驚醒了有些迷糊的老沈同志,他連忙接起了電話。
“臥槽,老沈你牛逼!”
電話那頭傳來了老邢的粗話,“沒想到你是深藏不漏,老而彌堅啊!”
作為教育工作者,不說髒口粗話幾乎是一種本能,但在特定場合下,也只有粗口能表達說話者的特殊心情。
沈校長一個激靈,完全清醒過來,連忙問道:“到底咋樣,你別賣關子啊!”
“理科一個全省第三,一個四十五,文科……”
“你等等,是全省還是全市?”沈校長忍不住打斷道。
全省第三?
那還不得s市狀元了?
這可不在老沈的預計之內啊,有個全市前十,他就很滿足了,如果能有全市前三,他晚飯就準備讓老婆加個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