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期刊可不是什麼雜誌都能自稱的,它是由大名鼎鼎的審批透過才可以的。
只有名字出現在相關的名單附錄裡面,才能被稱為學術期刊。
姚士華連忙讓周浩查了查最新一期的學術期刊目錄,裡面真的有《浩然院刊》在內。
國內刊號、海外刊號一應俱全,一看就很正規,在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還有pubed上上也能查到。
至於世界公認的高階刊物的標杆,sci科學引文索引)上,則是查不到《浩然院刊》的。
至此,姚士華等人終於相信,張子凡這個妖孽真的辦了一份學術期刊,還把自己足以發sci高影響因子的論文發在了上面。
辦正規雜誌已經很難了,辦學術期刊更難,真不知道他是怎麼做到的。<……
這事咱也不敢想,咱也不敢問……
……
當然,理論上《浩然院刊》嚴格來說還不能算學術期刊。
因為根據“學術期刊”的定義,刊物上的論文是必須經過同行評審的。
即作者投稿以後,由刊物主編或納稿編輯邀請具有專業知識或造詣的學者,評議論文的學術和文字質量,提出意見和判定,主編按評議的結果決定是否適合在本刊發表。
一般的科技期刊是請23位評審人,也有更多的。這些評議人的評議結果,將直接影響到主編對被評議的文章所做出的最終評定。
《浩然院刊》顯然沒有這樣的步驟。
但這事也不是絕對的。
比如說美國科學院院士,就有權力在某些期刊上不經同行評議,直接發表文章。
當然,這樣的例子很少。
就算是國內那些濫竽充數的期刊,在程式上也是遵循著“同行評審”的原則的。
只不過嘛……
反正這裡面操作的空間,不用多說,懂的都懂。
想到這裡,張子凡眼前一亮。
想讓《浩然院刊》進一步正規化,審稿專家必不可少。
檔次太低的專家,有點掉自己的架子。
而眼前這幾位,不就高矮肥瘦正合適嗎?
還有附一的周厚生院長,s大的王冠福院長,不知道他們會不會給自己面子呢?
估計很難,畢竟這些當院長的都是大忙人,根本沒空搞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不過還可以去uca,找羅伯特醫生和特魯多醫生,還有庫塔醫院的阿三醫生。
自己在那邊可是外國人,更是外國專家,他們應該會給個面子。
喜歡從小診所到醫療帝國請大家收藏:()從小診所到醫療帝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