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老傢伙們佔據了視野最好的第一排,可憐的學子們卻擠得走廊上都是。
一方面,本來張子凡在口腔外科界就小有名氣了,加之作為今年教材大改的內容之一,各年級都著重學習了“唇裂修復的浩然系列方案”,張子凡的名字在華西醫學院口腔系還是很有號召力的。
另一方面,更加關鍵的是,作為川省最好的醫學院,院內學子對於災區內醫療保障工作,全都密切關注,張子凡這個勉強算是同齡人的年輕人,幾乎成為了大家的偶像。
華西的學子很熱情,妹子也很熱情。
好在如今的張大院長已經不是一年前那個剛剛考上主治的靦腆大男孩了。
面對熱情的聽眾們,張子凡並沒有什麼偶像包袱。
使用【傻瓜文案生成器】製作出來的優秀文案,給大家帶來了生動活潑的一堂課程。
原本,華西學子們還以為,張子凡這次帶來的應該還是唇裂修復的相關內容。
畢竟一般來說,每一位學者的研究方向都是有專攻的。
比如說,研究種植牙的學者,大半輩子都會與那幾毫米的牙槽骨較勁。
今天換個術式上頜竇內提升增加幾毫米的成骨,可以發一篇不錯的論文。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明天種植體角度的改進,植體頸部成骨增加幾毫米,這又是一篇不錯的文章。
後天改進一下骨粉中人骨和牛骨的比例,減少幾毫米骨吸收,還是一片硬核的好文章!
單單就是這些研究,不但可以讓一個學者成名成家,甚至足夠他的徒子徒孫都把這碗飯一路吃下去了。
直到某天出現材料學或者應用學的巨大革命,將這飯碗砸爛了,這一個學術派系才不得不重新起航。
……
這倒不是什麼貶低,而是學術圈的現實。
大部分人一生的精力非常有限,不足以跨方向研究,現代科學的知識也更加深入和精尖,難以窮盡。
當年,牛頓可以在力學上發表偉大的三定律,可以在光學上提出偉大的《光的解析》,可以在數學上,與萊布尼茨爭奪微積分的發明權,甚至還有餘力,可以研究研究神學。
但自從人類文明進入新的千年,這樣跨學科的科學巨匠已經越來越少,從前流行的博物學家也全都銷聲匿跡。
越來越多的學術研究者,終其一生只能在一個小領域打轉,這是當科學家越來越無聊的原因之一,也是科學史發展的必然規律。
因此,在大部分人看來,張子凡這位年輕的學者,或許有著不同於普通學者的特質,有著很強的創新能力,甚至在救災的過程中還發明瞭新的腹膜透析方法。
但說到底,他學術研究的根基應該還是在唇裂修復,或者說面容整塑這一塊。
然而,他們只猜對了三分之一,或者說蒙對了三分之一。
張子凡拿出的文案,其中與大家分享的病例正是《造釉細胞瘤廣泛侵潤病例的腫瘤摘除、神經修復、頜骨重建三聯手術》。
當時給老方進行手術,張子凡保留下來非常完整的手術資料,更不要說術後回訪資料了。
張子凡甚至還直接影片連線了老方,讓他講了講術後恢復,尤其是下齒槽神經恢復的情況。
看著如此有視覺衝擊力的病例,不要說沒見過多少世面的學生們了,就連口腔系的老師們,也全都震驚地站了起來。
這麼複雜的手術,老眼昏花的姚士華肯定是做不了了,其他幾位專家主任,做是敢做,但做出來的效果……
捫心自問,這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大啊!
“姚教授快坐下來,您擋住我了!”
“顧老師你頭真大,屁股也大,快坐下吧!”
大概是覺得法不責眾,又或者本來就沒打算讀研,有幾個直爽的小夥子,代表人民發出了正義的怒吼。
喜歡從小診所到醫療帝國請大家收藏:()從小診所到醫療帝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