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交班完畢之後,大家各自回到自己的崗位上去工作。
之前兩天,浩然診所開了藥房的訊息很快在周圍社群中擴散開了。
藥房中,擺放著口腔科的大部分藥品,其中包括各類抗生素,比如頭孢類、硝唑類、紅黴素、制黴素等,還有各類止痛片,以及一些療效比較模糊的中成藥。
此外,還有老百姓常用的其他非處方藥。
所謂非處方藥,就是無需醫生開具處方,藥房就可以直接賣給老百姓的藥品,一般副作用比較小,使用比較安全。
所以說,雖然現在張子凡的診所還沒有升級成為綜合門診,但是比如感冒腹瀉之類常見病的常用藥還是可以買到的。
浩然診所的藥房與正規醫院一樣,實行藥品零差價,也就是以政府採購價出售,醫生不賺取差價。
與此同時,病人來診所配藥,又免去了上醫院掛號排隊的麻煩,所以很受周邊居民們的歡迎。
這也進一步帶動了整個診所的知名度。
整整一個上午,張子凡累如老狗。
有人說,牙科大夫掙錢,這話確實不假,無論在北美還是歐洲,牙科醫生都是吸金能力ax的一群人。
在國內,口腔醫生收入也在中上階層,給醫院創造的利潤很高。
不過這一切也是建立在口腔醫生健康透支的基礎之上的。
簡單想象一下,每天愜意的坐在電腦前動動手指的程式猿和電競選手,也會得各種各樣的職業病。
那麼每天需要彎腰、低頭、側身工作七八個小時,甚至十幾個小時的口腔科大夫,他那老腰,那脖子,那肩周,能不得病嗎?
腰肌勞損、椎間盤突出、頸椎病,這些都是口腔大夫最常見的職業病了。
說白了,國內不可能出現像歐洲老美那樣,一個上午治療兩三個患者,每個患者收他幾百歐、幾千刀。
這不現實,也不符合我國社會的國情。
美國人的醫療體系看起來很美,很先進,全世界最頂尖的技術、人才都匯聚在他們那裡,每個醫生都賺取幾十上百萬刀的年薪。
然而美國老百姓的人均壽命與中國是一樣的,美國窮人的預期壽命遠遠低於中國窮人。
張子凡遇到過太多太多在北美看不起牙,專門打飛的回國治療的美國加拿大華人了。
不過,雖然不應該向吃相難看,不顧老百姓死活的美帝醫生看齊,但過於勞累也是不利於醫生的身心健康的。
因此,好不容易尋到個間歇鬆口氣,上個廁所的張子凡,在衛生間裡s思想者的時候,下定了決心。
下個月必須得再招口腔醫生,否則自己和袁醫生、劉醫生就只能去學影分身術了。
想必以咱口腔醫生的手速,學起來也是妥妥的!
當然,劉建明這貨除外!
……
“主任,你來看看,有例口腔黏膜病似乎有點……我和袁醫生都吃不準!”
剛剛唸到劉建明,這貨就出現了,將張子凡堵在了廁所門口。
看著他緊鎖的眉頭,微微顫抖的身子,張子凡拍了拍他的肩膀,順便將手擦乾,道:“等急了吧?快去吧!別憋壞了!回頭等咱有錢了,照著寶藍醫院建個豪華大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