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李子村的建設正式開始。
衛煌作為技術負責人,開始在工地上作技術指導施工。
正和中標單位的施工員交流技術上的細節時,何光彬打來了電話。
“衛工,你還記得我不?”
“大石橋的何光彬。”
“我們一起喝過酒的。”
如果沒有存電話號碼,衛煌肯定記不起何光彬是誰。
但他自從上了大學,就養成了一個非常好的習慣。
存電話,不但要存名字,還要把對方的一些個人資訊存上去,比如怎麼認識的,工作單位是哪裡,是做什麼工作的……
電話一響,睜眼一看,就能非常一目瞭然地知道對方是誰。
“當然,我們還一起喝過酒的。”
衛煌知道對方如果沒事,肯定不會給自己打電話,即然打來電話,那肯定是有事要商量。
問道:“主任你有什麼指示?”
何光彬道:“你最近肯定很忙吧?”
“還好,也不算忙。”
“我知道你在幹一件大事,我聽楊主任說了,他上次來村裡視察工作,談起了你,說你了不起,在幹一件大事,是利國利民的大事。”
“何主任,你過獎了。”
“我沒有過獎,其實我記得有次我們見面的時候,我說我在學修房子,那時候你就說過這個,只是當時我沒有當回事,其實我應該早點請你的。”
衛煌估計他也是有事找自己幫忙,否則不會隔了這麼久沒有聯絡過,卻突然聯絡上自己,說不定電話都是從楊汝清那兒得的。
只是聽著,並沒插話,想聽聽他到底要說一件什麼事。
何光彬講了一圈客套話,總算繞到了正題上,他想請衛煌幫他們村做個規劃,就像李子村那樣。
李子村是一個很偏僻的山村,得到了衛煌的規劃,即而獲得了國家大量的資金投入,未來肯定是前任不可限量。
何光彬覺得衛煌有關係,有路子,只要他願意,在大石橋再造一個李子村也不是不可能。
雖然失去了一次機會,但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衛煌道:“做規劃沒有問題,只是這是一個複雜的過程,短時間內完不成。”
何光彬擔心衛煌拒絕,連聲道:“再複雜的問題,我相信都攔不到你,我們有的是時間支援你,當然越快越好。”
“其實我們打過這麼多次交道,你也知道我的為人,我是說到做到,只要你說怎麼幹,我們就怎麼幹,一定配合你。”
“何主任,你的心情我理解,只是這個事真的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衛煌不想過多糾纏,馬上說出自己的擔憂道:“我主要怕一個問題。”
“因為現在李子村動工了,他們的建設規格是很高的,為了這個方案我也是掏空了腦子,把能想到的東西都拿了出來,一時半會沒有更多的創意和精力去規劃一個同型別的方案。”
“我是真的很想做這個事,但要我在短時間內拿個方案出來,肯定比較差,我擔心修出來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浪費鄉親們的錢,也會辜負大家對我的信任,特別是你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