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桓的問題,說大不大,說小不小。
他覺得衛煌的這個方案裡缺少一個標誌性的建築。
衛煌把農民的房子做得很細,每一棟建築的功能都考慮得很細,可以滿足他們的生活和生產需求,是值得表揚和肯定的。
但公共設施這一塊,除了村口的牌坊和公廁,曾桓沒有看到其他更有價值的東西。
即然要走鄉村旅遊路線,那麼必須要有看的東西。
“除了原來的老宅,我沒有看到李子村有任何文化遺蹟和自然風光上的亮點,所以我們必須建一些有獨特風格的東西,就是這個只有我這裡有,其他地方還沒有的。”
“至少來了之後能拍幾張照片,在朋友圈有曬的東西。”
“資訊傳播就是這樣的,有亮點的東西可以病毒式營銷,進行一個瘋狂的傳播。”
“而這個亮點就是我們要創造的,要吸睛,要讓使用者看一眼就趕過來,過來之後發現這個地方吃的還好,有非常多原生態的美食,讓他們覺得值,覺得自己找到了一個寶藏地方,然後再進行二次擴散。”
“只有這樣,我們這個地方才能建成。”
“所以,考慮一下,怎麼才能把這個標誌性的東西拿出來,標誌性的東西拿出來,我覺得我們這個方案就成了,可以往上報,進行下一步的實施工作。”
“都想一下,各抒已見,老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一個人的思維容易受限制,我們大家都開動腦筋,來個思維風暴,碰撞出火花,我相信這個問題我們今天就能解決。”
“今天我們就把這個問題解決,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們這個會就沒有白開。”
紀沛林聽完之後,覺得非常有道理,發現曾桓是一個很有想法的領導,便輕聲問衛煌道:“之前你做方案的時候沒有考慮過這方面的東西嗎?”
衛煌不是沒有考慮過,但他的心思都放在農村產業之上,想的就是以建築為靈魂,以產業為骨架,來帶動李子村的發展。
對他而言,李子村新建的每一棟房子都屬於風景線的一部分。
只是沒有考慮過標誌性建築這一問題,誠如曾桓所講,如果沒有一個標誌性的建築,李子村就是萬萬千千普通農村中的一員。
頂破天就是房子修得好看一點,整潔一點。
像這型別的村子太多太多,無數的江南古鎮以及現在人工打造的古鎮就是其中之一。
甚至可以舉華西村的例子,這個新時代最富有的鄉村建了許多標誌性的建築,只不過他沒有走原創的路,而是無情的山寨,於是變得平庸。
獨創性的建築,很多地方都有,比如張家界的玻璃橋,廣州的小蠻腰……
這些建築過大,花錢也不少,李子村肯定是達不到這個標準。
只能往小了走,像一些風格獨特的博物館一樣……
衛煌開始在腦海裡考慮這個問題,建築必須要有使用功能,有使用功能的建築才能與人的活動相結合起來,才不會是冰冷的死物,才是有靈魂有生命的東西。
紀沛林曉得衛煌做事認真,也不逼他,讓他慢慢考慮,好好想一下有哪些方面可以發揮。
在衛煌思考的時候,政府各參會領導已經開始發揮自己的才能思考,建一個什麼樣的標誌性建築。
有人提議道:“我覺得我們可以建一個鄉愁博物館,現在都在提鄉愁這個概念,我們可以把這個發揮起來,把農村的農具、生活用品、各種器物收集起來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