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這點的,你得允許我家有幾個窮親戚噻。”
紀沛林開玩笑道。
隨即又把自己不那麼親的叔叔李洪搬了出來。
“李洪我不曉得你認識不,他是我叔。”
“李老師。”吳延點點了點頭。
“他老人家這些年搞培訓班還是賺了點錢,他那棟別墅就是我們給他設計的,老話說吃水不忘挖井人,雖然他過上了小康生活,還是沒有忘記村裡的百姓,希望帶動他們發家致富。”
紀沛林知道李洪在搞農村合作社的事,便把衛煌的想法安排到了李洪頭上,有這種一村之巨擘背書,說動吳延兵的可能性更大。
“他搞了一個農村合作社,現在村裡面也在搞養殖,已經建起了魚塘。”
“在致富這一塊,所有的村民都還是比較上心的,希望能早點賺錢致富,目前的難題就是村民們的起點確實太低,手裡不寬裕,沒有錢來搞基礎設施。”
“如果政府能幫他們解決基礎設施,加上村民自建房,很快這個地方就能打造成一個新農村的示範點,對各方面來講都是有好處的。”
待他講完,衛煌補充道:“現在李子村裡面的路都還是泥巴路,在整個黑水縣附近的鄉鎮裡都比較少見的。”
吳延兵聽明白他們的意思,簡單的講就是村裡想修路,在農村修路確實是一件頭疼的事,如果喊村民自己出錢,哪家都捨不得,寧願走著爛路都不肯掏錢。
這類事情一般都是政府在幹,這幾年到處推行村村通,組組通就是這個原因。
全縣村村通的建設基本完成了,只是從村裡到生產隊的這一段距離,還有很多村沒有進行。
隨著政府的調控,下一步肯定都會全部解決。
每年每個鎮鄉都有一定數額的匹配資金用來搞這些基礎建設,剛好這個權利就在他手上,如果方案可行,那今年定在這個地方也無妨。
李子村他去過,條件是差一點,但大松鎮這樣的村莊不在少數。
所以往年投錢都是開會討論,基本上都是先往有關係的地方投,如果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須要在會上爭取鎮長書記他們的同意。
吳延兵決定讓紀沛林開車,他親自去李子村走一趟,順便拍點照片,做日後宣傳工作中的第一手資料。
前期工作,吳延兵也不打算高調開展,隻身一人和紀沛林他們前往。
紀沛林借吳延兵上廁所的功夫,一邊下樓,一邊給李洪打了電話,目的有兩個,一是邀功,二是通氣。
畢竟親自說服了鎮長到李子村考查,那麼李子村現在停滯的工作就能往前推進,他又在吳延兵的面前極大鼓吹李洪的功勞,為李洪樹立了先進典型的模範榜樣。
所以通氣就是讓李洪不要講漏了嘴,到時候反而顯得自己華而不實,盡吹大氣。
李洪接到這個訊息,高興之餘又責問紀沛林為什麼不早點告訴他,那他就可以早作準備。
紀沛林道:“我也不曉得領導是什麼意思,只是吳鎮長剛才提出來要去看看,我們還在政府沒有出發。”
“那你們等我一下,我馬上開車過來。”
黑水縣到大松鎮的距離並不遠,開車不耽擱也就是二十幾分鐘的車程,加上去村裡的路程,很快就能趕過來。
紀沛林等吳延兵上了車,又讓衛煌聯絡一下村裡的人,給隊長李長春打個電話。
鎮長親自下鄉考查,這是一件大事。
有必要讓村民們都過來,從情感上給吳延兵一下動力,也讓村民們表個態,證明自己有決心使李子村換新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