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四,元宵節的前夜。
衛燦已經和女朋友去外地打工,衛煌無法從他那裡得到父母的資訊。
這段時間除了杜曉虎會在他耳邊唸叨幾句相親物件的事,沒有第二個人再講過關於相親的事,包括母親沈思在內。
從初四開始,到現在整整十天,沈思都沒有給兒子打過電話,也沒有關心相親一事的後續。
衛煌拖了這麼久,也到了必須解決問題的時候。
元宵節在農村叫過大年,是要吃湯圓的,寓意就是一家人團團圓圓。
黔州有句老話叫三十夜的火,十四晚上的亮,就說臘月三十的晚上一定要把爐火燒得大大的,這樣一年四季才能興旺。
而十四晚上要在房前屋後,院壩周邊和田土裡點亮蠟燭,給逝去的祖先照亮指路,當然墳前也是必須的。
如果一個墳前沒有燭光,那這就是一個孤墳,要麼是年代久遠無人認領,要麼就是後人死絕。
所以到了十四的晚上,整個山村都是燈火明亮,黑夜裡四處都是明燈。
衛煌卡著時間撥了母親的電話。
“媽,吃飯了嗎?”
“吃了,你吃沒有?”
“吃了,這會在寢室的。”
“那行吧,我和你爸還在插蠟燭,有空的時候再聊。”
“嗯。”
衛煌看著手機被母親結束通話,這還是這麼多年以來通話中的第一次。
母親是不想和自己說話嗎?
難道因為自己沒有去相親,後續也沒有和相親對方聯絡,被對方所埋怨,然後有什麼話傳到了母親耳朵裡?
母親要麼是生自己的氣,要麼就是有什麼不好的言語,她不想告訴自己。
但……這都什麼年代了,衛煌實在不想被動相親,還是自己不喜歡型別的女子。
如果對方真是老師、醫生或者其他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自己又怎麼會拒絕。
然而在衛燦嘴裡得到的訊息,這次相親的幾個女生都是那種文化水平不高的,也不知道這媒人是怎麼找的,純粹就是亂點鴛鴦譜。
衛煌鼓起勇氣打的電話,幾秒鐘就被母親掛了,心中莫名奇妙的就有了一股怨氣。
將手機放進褲兜,埋著頭就開始考慮到底要不要給幾個女生打電話。
都過了這麼多天,再打電話合適嗎?
縱使泥人都有三分土氣,相親物件是活生生的人,不是在菜市場買菜。
如果對方這樣對待自己,恐怕自己都會生氣!
當時就應該打電話,不管如何,即然有人介紹了,自己就應該當時進行溝通,這是為人處世最起碼的禮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