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煌知道老人一定是誤解了合作社,作出解釋,說合作社的決定是由領導人來拍板,不是要全體村民都參與事情的決議。
讓廣大村民參股,只是集中資源辦大事的一種手段,而村民們到了年終只管分紅拿錢,平時不用參與合作社的經營。
李建設邊聽邊點頭,不斷說自己曉得聽明白了,但就是不支援這種做法。
只參股不做事,年終還能分錢,那累的肯定是自己的兒子和在座的幾人,這麼好的事全天下怕都沒幾件。
李建設等衛煌講完,再次發表自己的觀點,依舊是隻支援三人合作,農村的事不是人越多越好,而是要有奉獻精神的人在一起做才是好。
有的人太自私了,樣樣都斤斤計較,完全就屬於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型別。
這萬事開頭難,專案才起步,不能整得太大。
衛煌看向楊、鄭兩人,見他們也不講話,似乎都同意李建設的觀點,便不再強求,畢竟這事情還沒有開始,也沒有任何成效,就算三人都同意建合作社,村民也不一定願意加入。
閒聊間,村民已經組隊趕來,三三兩兩的來到院子和屋內,不到一會房間就站不下,馬上有人提議在院壩燒堆柴火。
李建設找了兩個煤窩煤放在爐子裡燒著用來引火,然後帶著年輕人去取柴,又取出平時燒火存下來的木炭。
煤窩煤燒了一半,李建設取出拿到院壩,將木炭蓋在上面,接著上面放了細柴,立馬有人俯身去吹氣助燃。
火苗燃起,大柴隨之放上,很快就燒起一堆大火。
凳子順著火堆圍了一圈,一圈人就密挨密圍著柴火而坐。
無話找話是每個人都擅長的事,任何一個點都能作為話題切入,很快大家就七嘴八舌地聊了起來。
李長春剛好請完人回來,仔細清點,差不多都到齊。
有小孩見李長春回來,上前問道:“李伯伯,你不是說有紅包嗎?”
旁邊一個小孩更直接,伸張張口大聲道:“紅包紅包,我要紅包。”
小孩一開始起鬨,所有的都加入戰團,便是性格矜持一點的,都圍了上去,眼睛裡滿是期盼。
有大人覺得不妥,喊道:“慌啥子慌,是你的就在那裡,還能跑了不成。”
李長春揮手示意眾小孩安靜,喊道:“不要急,都有的,你們先過去耍一會,一會發紅包的時候我喊你們。”
“你不要哄小孩玩。”
“耍一會是好久,給個確切的時間。”
小孩子童言無忌,惹得大人哈哈大笑,特別是看到自己的孩子聰明的表現,有人更是驕傲地道:“現在的娃兒不像我們小的時候那麼好忽悠,你說等一會,他還要問你個準確的時間。”
李長春道:“一會就是時間到了的那會。”
發紅包是衛煌給的承諾,李長春相信他不會騙自己,但確切的時間他也拿不準。
衛煌知道農村人和全世界所有人都有共同的劣根性,無利不起早,才想出了發紅包這個點子,即應景,又可以拴住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