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隊長基本上都是村民選舉出來的,但隊長不比村長,並沒有什麼實權,也沒有固定工資,要做的事也簡單。
很多人實質上是看不起這個職務的,說通俗點就是費力不討好的差事。
基本上都是留在村裡的年輕人來擔任,也算免費為村民服務,村裡要宣傳什麼政策的時候他們就會去開會,然後回到生產隊再挨家挨戶告訴村民。
對於在外務工的人而言,這份差事還會影響他們的工作,減少收入。
李長春也想出去打工,可是兩個孩子一個上小學,一個上初中,父母身體又不好,不能替他們照顧孩子,必須自己親自照看。
思來想去,為了家庭,只能和妻子一起留下農村,靠著一畝三分地過日子。
種自家的地的同時,他又租了同村兩戶村民的土地,為了更省力地種莊稼,他還置辦了幾件農機,有耕地犁土的,有收割稻穀的,有剝玉米粒的……
在自己家活幹完的同時,還幫著其他人幹,當然這是收費服務。
一來二去,把自己家搞成了小型加工廠,一年四季都能找到活幹,賺得的收益也足夠家庭開支,唯一的缺點就是太累了。
累得李長春都忍不住思考人生,感覺自己都成了一件機器。
機器要麼燒柴油,要麼用電,而自己是吃飯,除了不會說話,李長春都找不到區別。
每當閒暇駐足時,在他抽菸的時候,他都忍不住想,難道自己的一生就這麼過了嗎?
這就是自己的生活嗎?
這或許就是生活,世世代代,祖祖輩輩都這麼過來的生活。
李長春不想孩子重複自己的生活,所以反覆叮囑他們要認真讀書,一定要考大學,畢業後去城裡找份工作,不要回來重複這種日子。
這也是他留在農村最根本的原因,他害怕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樣,其他孩子因為父母不在家,爺爺奶奶又無法管教,無心學習,只知玩耍,浪費著大好的時光。
李長春也想替他們管,可是管不過來,他沒有那麼多的精力,甚至他自己的孩子他都沒有足夠的精力去管。
也不知道時間花在哪兒了?
總是覺得時間不夠用。
所以他研究了一套方法,自孩子上小學到小學畢業,他就從來不讓兩個孩子去做任何農活,想耍就耍,該做作業的時候就做作業。
而到了初中,他會讓嬌生慣養的孩子在週末去體驗農事的辛苦,讓他們知道讀書的好,才能讓他們更認真地主動學習。
他不敢從小就讓孩子習慣農事活動,當一件事習慣之後就會覺得無所謂,就像他自己,從小苦到大,以致於讀書的時候並不覺得讀書能給自己帶來什麼好,在骨子裡認為農民的孩子就應該種地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