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四合院,衛煌也有一定了解,真要做也能做,只不過這幾家人把自己的利益都看得很重,設計的過程中必須權衡利弊,做到每家都滿意。
農村的房子比不得城鎮,兩者使用功能有天壤之別,農村房子只須考慮居住性,而一層的住宅三個老人佔下,在設計中考慮的第一位還得是防潮和保溫。
第一層的地坪是連著大地的,如果防潮做不好,地下的水汽就會蒸騰向上,浸在地坪和牆體之上,溼氣入體,對老人的健康不利。
至於保溫,基本上的農村住宅都不會考慮。一則是成本高,二則大部分人都覺得無用,冷就燒個爐子,臥室沒火那就多加幾床被子。
被子再貴也花不了多少錢,選上好的新疆棉,也才幾十塊錢一斤,用上二十斤,那就是零下二十度也暖和得像春天。
但即然黎文生是做工程的,又要修四合院,衛煌覺得可以說服他把這道功能用上,全部保溫做下來,花費對他而言也不過是九牛一毛。
做成之後,這個專案就可以納入衛煌的作品集,以後對外宣傳的時候也是一個樣板。
回到辦公室,衛煌把其他工作推開,開始在網上收集四合院這一類的專案的資料。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國內的四合院,要數出名的還得是北京城,就算一無所知的人也能吐出個“八大胡同”。衚衕就是狹窄的街道,衚衕兩旁就是院子。臨街的一面要麼是院牆,要麼是遊廊,要麼就是簡易的房間,總而言之要將整個居所圍起來,即私密又大氣。
在古代,四合院是大戶人家的象徵,一套四合院基本上就能滿足一家人的生活需求。
當下,四合院也成為一部分有錢人的選擇,其象徵意義還是未曾衰退。甚至於在一些農村地方,修不起四合院,也要修上幾道圍牆,將房子團團圍住,在圍牆頂部裝飾筒子瓦,仿園林式的構造,以顯自家與眾不同。
搜尋北京四合院,百度給出了幾千萬條結果,大部分都是一層的建築,能上兩層的都很少。不少網站的資訊也是互相抄閱,同樣的資料反覆羅列。
衛煌想了一下,又開啟專業的設計網站,在裡面搜尋相關的案例。
北京鼓樓7號院,600年鐘鼓樓旁老四合院的新生,谷德設計網的一篇新聞稿吸引了衛煌的眼球,點開一看,是一名叫莊子玉的設計師的作品。
建築仍然只有一層,設計者卻引入了新的元素。在四合院里加了玻璃房,還在屋頂上加了玻璃桌,引入了上層空間的概念。使用者可以透過玻璃屋頂,自由地行走在屋頂之上,還可以躺在瓦屋頂之上喝茶觀星享受生活。
理念委實別具一格,但這個放在古鎮裡是獨特一景,放在農村卻是不太適用。
衛煌將其納入收藏夾,又開始繼續尋找,這次他又返回了百度,重新搜尋了一個關鍵詞:三層四合院。
喜歡逆襲之鄉村建築師請大家收藏:()逆襲之鄉村建築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