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是真的?這不是胡鬧嘛,二十出頭的年紀能練出什麼真功夫,讓他等擂臺,豈不是輸定了!”
中年拳師一副震驚之『色』,連連搖頭嘆息。
“誰說不是呢,現在的年輕人吶,浮躁的厲害,一個個都自以為是,為了博出名,搭上命都願意,世風日下啊。”
對方也是扼腕嘆息,話裡話外都透著一股悲觀沉悶。
這時,旁邊有人聽不下去了。
“說什麼呢?那小鬼子柳生劍男不也二十出頭嗎?真要是論起來,他們的年紀,相差不了幾歲。”
聽到這話,中年拳師曬笑一聲:“人和人能比嗎?柳生劍男可是真正的武道天才,別看年齡不大,卻早已聲名鵲起。”
“人家十六歲練通暗勁兒,二十歲踏入化勁兒,來華夏之前,就已經橫掃島國年輕一代,入關以來,連戰連勝,那可是一次次打出來的威名。”
“再說咱們華夏的這個年輕人,葉秋?以前你們聽說過他嗎?十六歲的時候,他恐怕還在練習扎馬步吧。”
一聲聲不屑的嗤笑,把『插』話那人氣的怒髮衝冠。
“有什麼不能比的,小鬼子不也是一顆腦袋一張嘴,華夏男兒就比不上他嗎?巴掌大的小國能出天才,沒道理我泱泱華夏就出不了天才。”
聞言,中年拳師搖頭晃腦地笑道:“你這是死犟,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葉秋無論是實力還是名氣,和柳生劍男都無法相比,其實結局大家夥兒都心知肚明,何必自欺欺人呢。”
這句話,讓『插』話的那人也為之語塞。
雖然站在同胞的角度上,他必須為葉秋加油打氣。
但對戰兩人的實力差距,卻不是靠嘴硬就能抹平的。
想到這兒,那人也不由得長嘆道:“不管是勝是敗,憑他敢登擂比武這一點,我就佩服他,華夏男兒,頭可斷血可流,脊樑不能彎。”
這話說的氣勢雄渾,卻也透出了一股無奈。
無論願不願意承認,兩人確實存在著不可彌補的差距。
不出意外的話,葉秋必敗無疑。
類似的對話,存在於每一個角落。
大家議論的焦點,都在葉秋的身上。
他們非常好奇,這個能讓柳生劍男主動挑戰的年輕人,到底是何方神聖?
不過,卻幾乎沒有任何人看好葉秋。
那怕再嘴硬的人,也沒有奢求葉秋能贏。
他們最大的企盼,不過是兩敗俱傷的結局。
華夏陣營中,瀰漫著悲觀的氣氛。
……
與之相比,右邊島國陣營中的氣氛,卻截然相反,透著一股沖天的傲慢與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