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門以後過了約有三十秒,也沒見到有人敲門,但柯琛明顯聽到屋裡有了一點聲音。
正當柯琛想要離開去第二間時,門開了,只有一個容得下半個人的縫隙。
一個年輕女人的臉露了出來。
是那位基蒂女士!
“你要做什麼,這裡不是你該來的地方。”
基蒂還是一副臭臉,但柯琛早就把自己的的所謂一點不值錢的尊嚴拋到九霄雲外了,反正現在也不是丟的自己的臉,點頭哈腰道:
“我是德國《圖片報》的記者,想要採訪一下辛格先生……”
“那你應該預約!這麼不懂規矩的嗎,現在辛格先生有安排,請回吧。”
柯琛還想反駁些什麼,但另一個粗獷的聲音從屋裡傳來。
“是記者嗎?電視臺的嗎?”
“不是,是這次節目邀請的觀眾之一,是德國《圖片報》的記者。”
“德國的記者?那就請他進來吧,我下一步正好也要在德國有一些投資。”
基蒂女士朝屋內看看,有些不服氣地對柯琛說道:“進來吧。別亂問。”
她將門拉開,柯琛才看到裡面竟然十分寬敞,比一牆之隔的辦公室豪華得多。無論是真皮沙發還是極其少見的四十寸電視,都是高階的配置。
“坐在這裡吧。”
辛格像是這裡的主人,讓柯琛坐到自己對面的沙發,上,還讓身邊的人在柯琛的面前放上一個酒杯,倒滿了香檳。
“你是想現在採訪我嗎?”
辛格的身材偏向肥胖,但也沒達到累贅的地步,臉上的肉笑起來倒是給人一種親切的感覺
“您現在忙嗎?晚上還有節目。”
“不算太忙,至少有喝香檳的時間。”
辛格拿起酒杯,柯琛趕緊也拿起酒杯跟上。
“第一個問題,您在阿姆斯特丹投資的新型社群,具體的理念有哪些呢?”
聽到這個問題,辛格並沒有表現出柯琛想象中的厭煩,而是眼前一亮,一下開啟了話匣子。
辛格從二戰引爆的原子彈開始談起,說道加加林進入太空,阿波羅計劃美國登月,六年前里根提出的星球大戰計劃,未來的資訊社會,蘋果的麥金塔個人電腦,侃侃而談,但似乎沒有一點和他所說的新興社群有關。
“那……您投資的社群是怎麼表現出這些方面的呢?”柯琛插話道。
“慢慢聽我說,首先現在全世界都收到嚴重的核威脅,除了在每一幢房子下面建有用極厚的水泥製成的防空洞以外,還配備了從蘇聯採購的包含有抗生素、麻醉劑以及止吐藥的末日急救包。首先在面臨核威脅下,我的社群的優勢是極大的!”
柯琛已經忍不住想吐槽了,這簡直是販賣焦慮!
荷蘭地處西歐,除非蘇聯想要搶一個千里之外的不凍港,不然為什麼要向荷蘭扔核彈啊!
住這房子不會瘮得慌嗎?!
可能也是柯琛不能理解八十年代的歐洲人所遭受的核恐慌吧!
“這實在是天才的設計……”柯琛昧著良心誇讚道。
“而太空時代已經降臨,未來是宇宙的未來,對於太空和宇宙的教育對於孩子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你應該知道,社群的中央,整體面積的大約百分之五十都會被設計成各種科教設施的場所。從天體物理的博物館到失重模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