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因為雖然日本軍隊在菲律賓也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但是畢竟那不是日本的本土,他們能夠進行的抵抗,也沒有多麼的強烈。
消滅那些軍隊獲得的積分是完全穩賺不賠的。
不過當戰場轉移至本土的時候,日本軍隊的抵抗力度實在是太過於高了。
海空軍狂轟濫炸全力以赴,大量的武器彈藥損失,使得現在登陸作戰的短短几天時間當中文明成長系統現在的積分不僅沒有增加,反而在大幅的下滑。
如果再這樣打下去的話,先不說陸軍會不會死光的問題,整個系統的積分直接就被用光了。
所以說在高層會議當中,已經沒有人再主張繼續堅持要打下去了。
而且從情報機關獲得的情報上來看,雖然日本軍隊依然能夠組織起一定程度的抵抗,但是有一個問題是他們根本無法改變的,那就是他們的糧食供應問題。
從情報上來看,日本的糧食供應將會在1943年的3月份遭遇到非常巨大的困境。
即便陸海軍大本營以自己的權威為後盾,強行控制全國的糧食供應那麼也只能延續兩個月左右,也就是說到1943年的5月份,日本絕對會遭遇大規模的糧食問題。
所以說太平洋共和國現在主流的戰役思想已經發生了一定的轉變,從強攻發展到了現在應該以摧毀對方的生產能力為核心。
特別是對於日本農田的攻擊,被視為重中之重。
太平洋共和國的這樣的部署是可以實現他們的目標的,但是他們的情報出現了一點小小的差錯。
他們的情報獲取的方式是從,日本自身的大藏省的資料推算出來的。
不過很顯然的一點是,大藏省根本無法控制全日本的糧食生產,而且它們的數目基本上是有一定的混亂的。
沒有統計進去的糧食數量,包括了陸海軍現在私自控制的數量,以及日本財閥控制的糧食數量。
當然了,這些控制的糧食數量都沒有日本天皇自己控制的糧食數量多。
不過即便把這些所有的糧食算在一起也達不到太平洋共和國情報當中顯示的那麼多的糧食。
最本質的原因是因為在統計的過程當中,為了讓日本內閣放心大藏省的資料統計通常採取了一定的弄虛作假。
日本內閣現在根本不清楚日本的糧食問題,到底到什麼時候會徹底的爆發,他們唯一知道的是43年年底是死線,絕對不可能堅持到44年。
無論是日本內閣還是太平洋共和國,都過於樂觀的估計了現在的糧食生產情況。
在軍隊和財閥繼續保持大量零食的情況之下,日本的農民在1943年的2月左右,就會把自己的所有糧食吃光,到時候就會進入到饑荒狀態。
而即便是控制著大量糧食的大本營和財閥,他們能夠堅持的時間也不會太長。
喜歡文明成長系統請大家收藏:()文明成長系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