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等山下奉文伊利安島方向發動對同盟國軍隊的牽制性攻擊的時候。
在伊利安島的同盟國軍隊,就發動了對日本軍隊的反擊。
麥克阿瑟將軍已經獲得了足夠多的援兵。
從1940年8月1號開始,駐紮在萊城的美軍集團軍,展開了對附近日本第20軍的攻擊。
這一次攻擊有美軍三個重型的裝甲師發起,與此同時,俾斯麥群島方向和來成的空間內將負責掩護。
在此地駐紮的日本,第20軍的第17師團。幾乎遭到了猛烈的攻擊,其所有重灌備和火炮幾乎在第一輪空襲中就全部被摧毀,而剩下的陸軍常規部隊也無法頂住美國人裝甲部隊的攻擊。
在這樣的情形之下,日本軍隊幾乎節節撤退。
直至整個對萊城的包圍圈全部被摧毀為止。
而這並不是日本軍隊全部的麻煩的,事實上,日本軍隊的麻煩才剛剛開始。
隨著萊城的包圍,被同盟國軍隊徹底瓦解。
同盟國軍隊在整個伊利安島上的南北兩個方向,同時發起了攻擊。
在北線同盟國軍隊,主要的戰略目標是將日本軍隊,徹底驅趕到距離萊城超過一百公里之外。
這樣可以完全保證萊城地區的安全。
在伊利安島的南部,同盟國軍隊的主要目標,則轉換成了向巴布亞紐幾內亞的,西部地區發起攻擊。
而同盟國軍隊的,這個南部,目標直指山下奉文的最高指揮部。
而且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日本對於同盟國的這次攻擊,根本是不可能展開反擊的。
因為同盟國的這次攻擊是經過,精心策劃的,無論是在攻擊的方式,攻擊時間還是,空中部隊,裝甲部隊,火炮部隊的掩護程度上,都遠超想象。
而山下奉文在遭到攻擊的第一時刻就想到了請求支援。
但是這個支援,是根本不可能到來的。
無論是日本陸軍還是日本海軍,在現在的情況之下,都是不可能對他進行支援了。
日本陸軍此時的注意力都在印度方向而日本海軍已經決定先把聯合艦隊北撤,準備在中太平洋地區和美國太平洋艦隊決戰了。
在沒有外部支援的情況下,山下奉文只得下令,對自己的手下,讓他們利用自己全部的支援,節節阻擊。
要知道,山下奉文現在也不是沒有任何的優勢,山下奉文最大的優勢就是伊利安島上覆雜的地形。
利用伊利安島上覆雜的地形,他完全可以減緩同盟國軍隊的推進速度。
甚至可能的話,他完全可以利用島上覆雜的山脈和雨林地形,完全阻止同盟國軍隊繼續向前推進,並且在某些區域性地區進行一定的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