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轟烈烈的東南亞海戰至此全部落下了帷幕。
在接近一週的作戰過程當中,同盟國方面,出動的主力艦隊,包括了英國遠東艦隊,太平洋共和國洛川號航空母艦編隊,荷蘭遠東殖民地艦隊。
主力艦包括: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洛川號航空母艦。
狂怒號戰列艦,洶湧號戰列艦。
以及6艘重型巡洋艦,22艘驅逐艦,12艘潛艇,67艘其他艦隻。
日本聯合艦隊則出動了五航戰和第二艦隊。
主力艦包括:天城號航空母艦,葛城號航空母艦,飛龍號航空母艦。
筑前號戰列艦,安陸號戰列艦。
以及4艘重型巡洋艦,24艘驅逐艦,8艘潛艇,94艘其他艦隻。
在主力艦,對比上,同盟國方面的航空母艦數量,以23的比例已落後,而在戰列艦數量則是22的相同比例。
在其他輔助艦隻的數量上,日本艦隊全面佔優。
由於,日本艦隊方面實力更加強大,且準備更加充分,在指揮作戰之中,日本不同艦隊之間的溝通更加的,完善,所以導致了日本艦隊的損失要遠遠少於,同盟國方面的損失。
同盟國方面在這次海戰中損失了大量的有生力量。
狂怒號戰列艦和洶湧號戰列艦全部戰沉。
六艘重型巡洋艦有四艘被擊沉。
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基本失去作戰能力。
22艘驅逐艦之中,只剩下了8艘驅逐艦,其中英國遠東艦隊的驅逐艦隻剩下了兩艘,其他驅逐艦全部戰沉。
而日本艦隊方面僅僅損失了,筑前號戰列艦以及天城號航空母艦。
重巡洋艦一艘都沒有損失,驅逐艦僅僅在混亂之中被擊沉了兩艘而已。
這一次海戰可以視作是日本人的勝利,同盟國方面,由於英國遠東艦隊並沒有,告知其他艦隊他們具體的行動,所以導致同盟國艦隊在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落後於日本艦隊一步了。
不過,即便日本獲得了這一次東南亞海戰的勝利,但也僅僅是戰術上的勝利,從戰略上來考量,同盟國方面至少暫時阻止了日本全面向東南亞推進的步伐。
這一次東南亞海戰,對於日本方面和同盟國方面都有非常大的震動,對於日本方面,日本人已經從珍珠港事件當中的狂熱氣氛當中清醒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