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發動對珍珠港的突然攻擊,這一事件,在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巨大的震撼。
當然首當其衝的就是這件事件的當事人美國政府,當珍珠港事件發生的時候,其實美國高層對於該事件還是有一定的預料的,在美國發動對日本的全面經濟制裁和貿易禁運之後,日本的發動,對珍珠港的攻擊已經是遲早的事情。
不過美國政府還是對於日本的攻擊怒不可遏。
使得美國人的怒火更加火上澆油的是,在珍珠港的攻擊行動發動半個小時之後,野村大使才姍姍來遲的把日本對美國的最後通牒,遞交給了美國國務卿赫爾。
而美國國務卿赫爾,在得到這份最後通牒的時候,看都沒看,直接當著野村大使的面把這份,最後通牒給撕掉了。
隨後野村大使直接,被相關保衛人員帶離了美國國務院,而對於日本這種不宣而戰的行為,美國整個國內輿論一片譁然。
此時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無論是最底層的工人,還是最上層的資本家,對於日本只有一個態度,那就是對日宣戰,並且把敢於發動對美國攻擊的日本徹底消滅。
此時,在美國國內的孤立主義情緒已經一掃而空。
全美上下都處於被日本偷襲的巨大屈辱和憤怒當中。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發動攻擊的第二天,1939年11月12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在美國參眾兩院,聯合會議上,正式提出了對日宣戰的議案。
這一對日宣戰的議案,得到了美國眾參兩院的一致同意透過。
但是事實上,這並不是羅斯福總統自己提出的第一份的宣戰議案。
在羅斯福總統最初的提議當中,他準備利用這一事件對德國,義大利,日本三個國家同時宣戰,但是,他的幕僚提出,日本對美國發動的進攻,而德國義大利並沒有發動對美國的進攻。
所以說,美國貿然的透過這次事件,對德國和義大利宣戰,會讓國內的民眾非常不滿的,而且國會很有可能不會批准對德國和義大利宣戰。
與其被議會到時候駁回,還不如,只提出對日本宣戰的草案。
最終羅斯福總統聽從了自己幕僚的意見。在國會聯合會議上,只提出了對日本先前的草案。
隨著美國對日本宣戰,英國,荷蘭和太平洋共和國相繼對日本宣戰。
而日本的這次突然攻擊,不僅對美國和東南亞利益相關的國家產生了巨大震撼,在歐洲方向也扔下了一枚重磅炸彈,這極大的改變了整個歐洲的局勢。
此時的英國首相丘吉爾,在得知日本發動對美國的進攻之後,欣喜若狂。
美國人終於下場了!即便現在美國人不能夠對德國宣戰,那麼鑑於日本和德國實際上處於軸心同盟的地位,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也遲早會對德國宣戰!
這對於英國來說簡直是天大的好訊息!
相比較於英國首相丘吉爾的薪水狀況,德國元首阿道夫希特勒此時,陷入了巨大的憤怒當中。
他在柏林召開的臨時最高會議上大罵日本人,並且趕走了日本駐德國大使大島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