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0月12號,南斯拉夫中部城市,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一座邊境小鎮,拉科爾鎮。
一隊主義聯盟的支持者在這個小鎮內槍殺了115名共產黨員和共產主義支持者。
這一事件,立刻引發了南斯拉夫共產黨的巨大的反應。
在雅力士科夫的直接指令之下,南斯拉夫共產黨的武裝部隊和志願者對主義聯盟的支持者和相關的黨衛軍部隊,進行了血腥的報復。
整個報復持續了,一週的時間。造成了整個南斯拉夫境內超過3萬人喪生。
其中80以上的人都是波斯尼亞人,斯洛維尼亞人和克羅埃西亞人。
在這種情況下,這一場原本應為左右兩翼政治理念不同而引發的衝突被波斯尼亞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人視為塞爾維亞人,對於三個種族的種族大屠殺。
進而使得三個種族徹底的全面支援主義聯盟,而在這種情況下主義聯盟的領導人,寄希望於利用強大的民族主義力量遏制共產主義的擴散。
在這種情況之下,雙方的武裝部隊,發生了直接衝突,並且進一步導致了傷亡的持續擴大。
在這種情況下,南斯拉夫國內的任何調節程式已經沒有作用了,南斯拉夫政府和王室,已經基本上失去了權力,南斯拉夫國王在雙方內戰正式爆發的時候,立即前往了瑞士避難。
失去了國王這個最後的遮羞布之後,南斯拉夫共產黨和南斯拉夫主義聯盟之間已經沒有了任何顧忌,雙方在南斯拉夫內部大打出手。
這一事件立即引發了國際的普遍關注,作為義大利和德國的鄰國,南斯拉夫陷入內戰當中,讓德國和義大利十分緊張。
特別是,內戰的另一方還是南斯拉夫共產黨。
主張以反共產主義為,指導思想之一的軸心國,非常的恐慌。
在這種恐慌採取的措施之下,義大利和德國為南斯拉夫主義聯盟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情報和武器支援。
但是對於,南斯拉夫主義聯盟來說,現在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情報和武器裝備支援,而是來自德國和義大利的直接武裝干涉。
因為在南斯拉夫內戰中,南斯拉夫共產黨,自10月12號,內戰開始之後,用了僅僅一週的時間,就向前推進了上百公里,已經攻入了克羅埃西亞境內,並且推進的速度沒有減緩。
南斯拉夫共產黨,如此快速的推進,令整個軸心國處於巨大的恐懼之中。
此時的德國依然在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英國身上,沒有辦法抽身出來應對可能出現的巴爾幹戰爭。
而義大利人此時也和英國人在爭奪非洲。即便義大利真沒有和英國在非洲作戰,義大利人也不可能是,紅軍的對手。
在這種情況之下,德國不得不和蘇聯進行接觸,希望能夠讓蘇聯限制一下南斯拉夫共產黨。
但是德國同蘇聯進行了接觸,最終的結果對於德國來說非常的不理想。
蘇聯外交部對於德國的要求,閃爍其詞,不願意直接回應。